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恰同学少年——写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_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首页 > 市政府 > 要闻动态 > 图片信息

恰同学少年——写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时间:2025-05-04 09:19 字体大小:



  “五一”假期,今年全新亮相的网红打卡地——恰同学少年广场人气爆棚,前来打卡拍照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1925年深秋,32岁的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慷慨放歌: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百年弹指,湘江的涛声依旧磅礴。那“书生意气”的青春身影,早已化作山河的脊梁;那“中流击水”的激昂勇气,依旧在国人的热血丹心中流淌;那句“谁主沉浮”的世纪之问,仍在激励后人续写答案。

  100年后,意气风发的青年汇聚长沙,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表示,要为青年人才来长到长做好一站式服务,让更多的青年人才与长沙结缘、双向奔赴。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希望。”副省长、市长周海兵表示,要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来长沙追梦圆梦。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穿越千年的楚汉名城,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正以澎湃的脉动留住青春脚步——

  当此时,建筑艺术与人文理念碰撞,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盛开了名为科技的花瓣,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勾勒出诗意剪影;

  当此时,商业基因融入烟火人间,国金中心高耸入云辉映着五一广场的霓虹,万家丽广场涌动着Z世代的时尚符号;

  当此时,山水洲城遇见幸福栖居,板仓小镇的骑行道上正掠过青春的身影,后湖的潋滟波光倒映着奋斗者的铿锵步履不停。

  青春何谓?青春何为?今日长沙,这座将历史积淀与创新活力完美融合的城市,用真诚与实力诠释了何为“近者悦,远者来”。更多“敢创新、能创业、有作为”的时代青年与长沙双向奔赴,以“青年出彩”成就“城市精彩”。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炼金场”,以市场需求为熔炉,以技术突破为催化剂,将原始创意淬炼成具有商业价值的黄金成果

  一次“天地对话”,再次让亿万人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广阔未来。

  北京时间2025年3月12日0时38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以1箭18星的方式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本次发射入轨卫星的有效载荷由湖南斯北图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研制并批量交付。

  不在低维度上折腾与内卷。浩瀚的星海征程中,卫星有效载荷犹如太空探索的“智慧心脏”,是卫星平台承载使命的核心载体。该企业创始人邢克飞曾荣获2023年商业航天青年领袖奖,他和他的团队专注于卫星星座测控-通信、抗辐射加固等核心技术,强化机电热辐射一体的设计可靠性和工业航天产保体系,将工业批量化与宇航高可靠紧密融合,突破了“低成本、规模化、高可靠”的产业难题,有效解决巨型星座建设瓶颈。

  500至1000颗星!这是今年配套的卫星平台电子学单机将达到的年产能。当这些繁星从流水线鱼贯而出,我们仿佛能看见银河落入湘江,每一道电磁波都是长沙智慧向宇宙发送的邀约。

  “企业生于斯长于斯。今后,我们将继续扎根长沙,在自主研制关键部件上不断创新,通过技术贡献为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正如邢克飞所言,长沙向青年人才提供了看得见的诚意和实力,长沙企业的成功,是人才和长沙的双向奔赴。

  创新是一座城市的交响乐。

  成熟的产业生态、优渥的人才政策,让长沙企业吸纳英才,而企业的壮大又反哺城市发展。这种良性循环,恰是长沙吸引人才的深层逻辑。

  在“人才磁场”与“芯火燎原”的双重引力下,湘潭大学毕业生刘杨完成了一场从“北漂逐梦”到“湘江造芯”的蜕变之旅。他被长沙的人才政策所吸引,来到湖南进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数字主管。该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国内首家民用市场具备量产供应能力的DSP芯片设计公司。

  如今,刘杨带领团队在发展路上蒸蒸日上。企业已推出了多款芯片产品,为公司带来千万级的销量。刘杨用一连串的“好”来形容长沙:政策好,人才落户流程简便,购房补贴减轻经济压力;氛围好,很多有梦想、想干事的人在这里。

  在长沙,每个梦想都能找到扎根的土壤,而这片土壤,正等待更多人与之共同生长。

  “长沙通过相关政策和举措,让我们这批年轻人能够轻装上阵,创业起来也更从容。”来自娄底的周俊华是个“90后”,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因为看中长沙较低的房价及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又有不输于一线城市的优势产业和娱乐文化氛围,把家安在了长沙。

  制造业是长沙的家底。长远来看,一个地区想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产业创新是根本,科创人才是关键。

  为进一步激发青年人才潜能,长沙推出“小荷”青年人才创新项目,重点支持35岁以下、在企业科研生产一线投身17条产业链的青年科技人员。

  湖南创远高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代建龙是首批20名“小荷”青年人才之一。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天井钻机突破了国外对地下竖向工程智能装备的技术封锁,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对于这座幸福之城,他有着自己的观察:“医疗、教育、环境等都非常不错,人才支持政策包括补贴、培训、项目等力度很大,我的很多同学包括一些出国留学的同学也都回到长沙创业和工作。”

  “小荷”青年人才开发的产品与技术,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工程师郑富强团队持续多年开发的钢铁固废资源提铁减锌技术,为企业创造68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从陕西渭南来到长沙读书,最终安家长沙,郑富强有过和其他城市的比较。“在人才引进和支持人才发展方面做得很好,有政府鼎力支持的创新创业,不但给个人减轻了创新风险压力,也让人觉得长沙是尊重人才的城市,有归属感。”

  在长沙,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提出前沿理念是创新,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解决一个难题也是创新。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丁峰团队研发的血液核酸筛查产品,用国产筛查试剂取代进口试剂;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赵春晖团队负责的新型聚乙二醇制备衍生物项目,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湖南联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俊华参与的隧道洞内自动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价,鉴定结论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于全国多地。

  来自甘肃定西的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温鹏,今年刚满31岁。从西南交大硕士毕业后,他在磁悬浮领域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成为不少单位的“抢手货”。他选择了长沙,长沙也选择了他。来长沙后,他专注于磁悬浮轴承产品的研发,和团队成功研发了55000转/分钟、功率40千瓦的高速磁悬浮永磁同步电机。

  温鹏说,选择长沙立业,是经过充分思考后的坚定选择:“长沙有对未来的理解,有对技术的尊重,有对人才的包容。对于想要干成一番事业的团队而言,这是莫大的信任与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

  长沙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也源于对青年群体需求的精准回应。

  从“长沙人才政策22条”到“升级版45条”,再到“研发人才政策十条”,再到出台《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长沙拿出真金白银,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政策上,长沙对35周岁(含)以下毕业两年内,落户并在长工作的博士、硕士、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2万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对35周岁(含)以下,新来长工作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一组组数据展示着长沙的前景和活力:入选“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发展生态指数居全国前十;近三年,来长就业并购买社保的青年人才增长已超过80万人。

  人口、人气是人才集聚和创新迸发的基础,从“给补贴”到“造生态”,从硬核科技突围到新业态破圈,长沙以“城市合伙人”的姿态、以海纳百川的心态与青年双向奔赴。

  打造全要素赋能的“创业梦工厂”,通过资本输血、导师把脉、生态赋能,让每个创业梦想都能获得标准化流水线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你们站在下面,可能想成为今天的我;我站在上面,非常想回到你们这个时候。”

  3月20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启动,三一集团董事长向文波开讲首场创业名师大讲堂,与广大学子分享创业故事。

  从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到各种创业竞赛宣讲活动的火热开展,长沙以创新生态与城市温度的双向赋能,为大学生创业梦想插上腾飞之翼。

  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长沙打造成全球人才近悦远来的逐梦之城、圆梦之地。

  而这,长沙有底气——

  从文化底蕴看,湖湘文化有着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以及“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品质传承,这种敢于逆流而上、善拼敢闯的精神是湖南人的基因密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

  从产业基础看,长沙在先进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文化创意、高性能计算等多个领域拥有比较优势,互联网岳麓峰会、世界计算大会等平台释放大量机会,CSDN开发者社区在长聚集47万技术人才。

  从区域发展看,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处在中部崛起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叠加区域,正借助战略叠加效应推动区域深度融入。丰富的高校资源,有利于加速形成人才与技术的“蓄水池”。

  从创业成本看,长沙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围绕青年人才“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打造创业热土,具有“低生活成本、高生活品质”的优势,房价低、教育医疗水平高,连续17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创业青年最高还可获500万元担保贷款及5亿元创投基金支持。

  3月23日,聚焦大学生创业的节目《夺金2025》在长沙收官,6位来自不同赛道的“金种子”,不仅成功签约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获得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首次投资,后续还有可能获得追投、跟投、接力投。

  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在湖南求学和生活过,却带着项目扎根长沙的“金种子”选手,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00后”周梓博表示,通过参加创业节目,他有机会来到长沙,进而感受到长沙良好的创业生态。“最好的孵化基地在眼前,最好的创业伙伴在身边。可以说,长沙在各方面都让大学生创业无忧。”

  “创业这一路,真的是‘打怪升级’,困难一个接一个。但好在长沙这座城市一直在从各个角度提供政策和帮助,给了我们这些初创者很多支持,让我在这片创业战场上不断成熟并出圈。”1998年出生的田鹏举,创业已有4年。

  2021年,他成立湖南中图通无人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力测绘信息数据,去年公司荣获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成为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重要成员。

  中南大学的大三学生计昊天“创业、学习两不误”,今年2月创立了“湖南省潇湘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铝电解过热度智能识别巡检机器人。公司免费入驻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不但场地免3年租金,还免水电费和物业管理费。

  2024年,为4.5万人才发放奖补4.65亿元,对336个创业项目发放2230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是长沙引才、育才、爱才的直白诚意。

  3月26日,一场聚焦青年创新创业的盛会在长沙上演。当日发布了四大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项目,精准直击青年创新创业各阶段面临的需求与痛点——

  “寻找最美青年小店”项目,面向青年主理人开展评选,从格调小店到山居民宿,覆盖多元业态,通过提供金融扶持、流量曝光等激励,挖掘城市“烟火经济”中的创新力量。“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团”项目,整合创业辅导、财税、金融等资源,为初创青年提供“一揽子”权益礼包,助力“青苗”茁壮成长。“TOXX兔心心——青年消费场景”项目聚焦新消费领域,联合商务部门打造青年消费品牌推广平台,通过互联网榜单提升本土品牌影响力。“创始人成长计划——独角兽加速营”项目则针对新业态创业者定制成长计划,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市场拓展。

  “从摆摊到创立品牌,长沙的包容给了我们试错空间,让梦想得以生根发芽。”卤德青茶卤创始人感慨道。

  “青和力”是长沙发展的澎湃动能。在长沙创业,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还有真情实感的服务,包含工商代办、财税代理、知识产权、创业辅导、投融资等多项服务的全方位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便捷生活配套支持,对博士、硕士、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提供高标准人才公寓,实现拎包入住,并给予租金优惠支持。

  目前,全市已建立青年创业类协会14家,覆盖创业青年2000余名。今年,长沙还将陆续实施十大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项目,如大学生创业典型选树、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专项赛、青年驿站扩面升级等,着力把长沙打造成为“青年成就梦想的首选之地”。

  近悦远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引进了华夏源、飓速等18家创新创业企业,汇聚了一批外国留学生来此安营扎寨。

  来自非洲贝宁的乔力从就读中南大学至今,来长沙已有5年。毕业后的他选择留在长沙创业,还成功获得了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2024年首张“创业签证”。现在,乔力在长沙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主要业务是把假发、五金产品、农业机械等物美价廉的“湖南特产”卖到非洲。

  当问及在长沙工作和生活的感受,乔力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回答:“特别喜欢长沙的美食,不论我去哪里出差,都想要找湘菜馆。我还是一个‘夜猫子’,长沙的夜生活很丰富,我喜欢晚上到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去散步,去喝茶颜悦色,吃臭豆腐。”

  背着双肩包就能来创业,这种“青和力”不是简单的政策叠加,而是将青年需求真正放在心上。

  近年来,长沙精心打造全链条服务机制,以服务温度提升创新创业热度,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从就业扶持、创业指导到技能培训等全方位的保障。

  对于大学生创客和初创企业,长沙有四项政策支持,分别是“小荷”青年人才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项目、初创企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

  岳麓山下,一支总规模5.05亿元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湖南湘江新区设立了1亿元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芙蓉区举行“芙蓉·卓越”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签约仪式……可以说,只要你有想法,整座城市都在给你“打Call”。

  “创业正常失败,不用偿还投资!”成为湖南湘江新区为创业者打造“创业保险箱”的最好注解。这里的创业保障体系历经了三次跃迁:2015年启动“柳枝行动”,为早期项目提供20万元无偿启动资金;2021年推出“红枫计划”,建立覆盖项目筛选、融资对接、产业落地的全流程培育机制;今年更是设立1亿元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首创“风险共担+失败豁免”机制。

  无数青春身影汇聚,无数青春力量汇合。

  以政策为基石、生态为土壤、优势为杠杆,长沙构建了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力争让每颗“金种子”都能沐浴生长的阳光雨露,长成满树盈枝的“金果子”。

  营造产城人融合的“就业强磁场”,以产业聚集形成引力内核,用职业成长通道构建磁力线,持续吸引人才在优质赛道形成稳定“职业轨道”

  从“低成本创业 高品质生活”托举青春梦想,到“8+3”路演点燃创新火种,星城正以“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底气、“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实力,向全球青年人才递出邀请函,并发出青春告白——背起双肩包,下一站:长沙!

  4月25日,长沙市在北京大学举办优秀青年人才招引活动,以“背起双肩包出发 创业就业到长沙”为主题,向北京高校青年递出一份来自星城的邀约。

  这场跨越千里的“揽才之约”,既是长沙与北大从“产学研”到“人才共育”的再续前缘,更是一座城市向青年发出的“合伙人”宣言。

  大学生创业项目正成为就业的“倍增器”。近年来,长沙畅通就业创业渠道,让学子真正留得下来。截至目前,长沙125家创业孵化基地在孵项目超5000个,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三一众创孵化基地衍生技术岗位超2000个。

  今天的马栏山,一个约5平方公里的视频文创园里,活跃着近6万名青年创客,有人笑言:“在马栏山,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对接上下游资源,这是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效率。”

  创壹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梁子康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梁子康将创壹科技全国总部入驻马栏山,不到一年,创壹科技在长沙这片沃土上就实现了“蝶变”。今年初,创壹科技与抖音联合出品的网络微短剧《柒两人生》一上线便快速出圈,火爆全网。

  说起在长沙的工作感受,梁子康脱口而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梁子康介绍,创壹科技在拍摄制作《柒两人生》的过程中,在申报研发经费、上下游产业支持等方面,得到了长沙的政策扶持,并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真心帮助,以至于按时按量地完成了《柒两人生》爆款作品。

  长沙能给青年带来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但对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无非四个字:安居乐业。

  青年义无反顾选择长沙,长沙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

  “来长沙求职,免费住驿站!”青年驿站成为大学生梦想起源地。湖北妹子严清带着简历住进马栏山驿站后,收获了来自银河酷娱的录用通知,如今在小红书当起“长沙野生代言人”,她说:“我想我应该还会坚持来长沙,因为这里几乎满足了我对幸福城市的所有想象。”

  目前,长沙共设立“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12个,为来长求职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青年人才提供最长14天免费住宿,并配套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据统计,这种“包吃住还包出道”的驿站已帮2.8万年轻人触发“长沙奇遇记”。

  统计显示,在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的入住青年中,超过60%的人有留长意愿;5.2万名曾参与“城市合伙人”计划的学子中,最终留长者占比近六成。

  4月25日,“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北京联络站”揭牌,标志着长沙人才服务网络再度升级,为凝聚湘籍学子和人才返湘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服务。

  有烟火的生活方式吸引年轻人,有特色的城市环境留住年轻人,有前景的城市产业成就年轻人,“对年轻人友好”一步步成为湖湘文化新的重要特征。

  正因如此,长沙对青年人才的贴心也就体现在初来乍到的每一步:“星城初体验攻略”涵盖岳麓山看日出攻略、米粉店地图;去年开学季,“人才巴士”载学子穿梭橘子洲头,“CityWalk”串联千年学府与科创园区,“星荷”礼包备齐交通卡、文旅手册和防暑物资,让“外乡客”半个月成为“老口子”。凭毕业证秒办落户、企业刻章零费用、人才绿卡绑定20余项服务,“你只管奋斗,其余交给我们”的承诺落在每一张办事回执上。

  在数字浪潮与智能革命的双重激荡下,新一代高校毕业生正以“创新基因携带者”的姿态,涌入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洪流。在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芯片软件等中高端制造业,成为吸纳青年就业的新增长点。

  中联重科智能产线上,工程师童伟平只轻轻操作手柄和面板,就指挥焊接机器人完成了高强度的焊接作业。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高技能蓝领,童伟平得益于湖南乐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联重科签署的“智造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计划。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金字塔尖的科创人才,也需要能将创新理念批量变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作为湖南装备制造业名片,中联重科持续推动智能制造能力升级,通过与乐新智能合作开办焊接机器人、数控操作工程师、智能产线维保工程师等现场工程师岗位的储备人才班、转型班和提升班,1000多名产业工人参加培训,实现“智能”成长。

  在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里,人工智能训练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3个职业(工种)已被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范畴。该基地的培训机制极为灵活,市内高校若有培训需求,学校会带着实训设备并安排师资,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如此一来,学生在毕业前就有机会取得培训证书,培训费用均由政府承担,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了有力的竞争筹码。

  年年春风至,今时暖不同。2025年,长沙打造“春风行动”升级版,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22场次,发布工作岗位3.5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近3万人。

  招聘活动中,线上有带岗主播详细讲解工作流程,透过一块屏幕开启“热聊”模式,还有来自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的负责人出镜解答相关疑问;线下,长沙建立起就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更多岗位能在人才市场、零工市场等各类综合型人才市场得到灵活、多频次的推送。

  在天心区向东南社区就业微市场,LED屏幕实时滚动着最新岗位信息;直播间里,“向阳花开”就业直播的主播正对着镜头介绍企业用工需求。该市场能提供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就业创业帮扶、技能培训等服务,运营才半年,就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就业便民站”。

  小小市场,迸发出就业大能量。截至目前,长沙已建成9个零工市场和1个湘赣边就业驿站,37个社区就业微市场。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15万人。

  去年,支付宝联合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及相关企业,在长沙发起全国首个“安心就业共建计划”,公布一整套数字就业解决方案。

  为何将首站落地长沙?答案是现代服务业占比高,新兴品牌不断涌现,适宜零工经济和新业态发展。去年以来,蚂蚁集团中南技术研发中心、中南数字运营中心均已落户湖南湘江新区,为全市数字化建设添了一把“火”。

  在长沙学院读大二的龚子溪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找兼职。以前,他只能通过学校的宣传栏等渠道寻找,不仅范围有限也极不稳定。现在只要打开支付宝搜索“找工作”,就能看到企业发布的岗位、薪资等信息,他觉得非常方便。

  长沙知名的新消费茶饮品牌“果呀呀”,相当多的职员都是从周末兼职的大学生中产生。创始人吴畏大学时曾在奶茶店做兼职,如今来她门店兼职学生的来源基本是门店附近的大学。“大家相互陪伴几年,临到毕业时让他们决定是否来做全职。”她表示,多年的接触远胜过校招时一场激情的演讲。

  长沙的魅力,在于它从不空谈“引才”,而是用政策的“阳光”、文化的“雨露”、产业的“沃土”,让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无论是深耕科研的学者、投身创业的青年,还是钟情于烟火生活的追梦者,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让理想生根、让心灵栖息。

  尾声

  千秋基业,人才为笔;万里长沙,青年作笺。

  创新是源头活水,创业是转化载体,就业是最终落点,共同构成人才发展生态闭环。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回望,五年狂揽百万人口的长沙,早已褪去舌尖风味的浮华标签。这座楚汉名城,如今正以鲲鹏击浪之姿,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国示范标杆,出台《长沙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长沙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规划》,实施“六大青春工程”“五个青年之城”“18项重点行动”。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当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发展的护路人,积极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让青年与城市同频共振。

  青史如潮,激荡后浪。

  这座城市的掌纹里奔涌着橘子洲头的浪涛,千年文脉点燃了当代青年的灼灼理想。从人才安居的梧桐院落,到创新创业的星辰大海,从文化浸润的弦歌雅意,到公平竞技的广阔疆场,长沙正倾一城诚意,构筑起城与人双向奔赴的青云之路。

  当彼此梦想一致,何妨共执长缨,同越万重山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
恰同学少年——写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116023
图片信息
新闻稿
长沙晚报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