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06期(总第25期)政务动态
政 务 动 态
△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增势强劲。经初步测算,我市一季度生产总值达230.76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增幅创近十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4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99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6.35亿元,增长10.6%。在生产总值增幅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8.4和6.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2.4%、56.9%和40.7%。在三大需求中,消费、投资、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6.6、7.4和0.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分别提高1.1和1.0个百分点。(市统计局)
△我市一季度“三外”工作稳步推进。利用外资方面:2004年1-3月,全市引进外来资金为84.03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0个,同比下降28.6%;合同利用外资11457万美元,同比下降57.0%;实际利用外资13570万美元,同比增长64.5%。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72.78亿元,同比增长59.1%,其中,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54.44亿元,同比增长115.5%。对外贸易方面:市归口管理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4239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完成年计划的29.2%。其中,出口13205万美元,同比增长59.0%,完成年计划的24.5%;进口29194万美元,同比增长94.1%,完成年计划的32.1%。外经合作方面:1-3月份累计国外经济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3038.27万美元,同比增长2.9%;累计派出劳务1036人,同比增长144.9%;累计完成营业额5673.9万美元,同比增长30.0%。(市外经贸局)
△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启动。3月17日,长沙市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下达2004年全市城市管理“一·六”工程工作任务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市区100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和60座垃圾站公厕建设工作,明确以各区为责任单位,市、区两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为启动阶段,每区安排5条街巷的改造;第二步为全面实施阶段,精心组织好五区50条街巷的改造;第三步为扫尾总结阶段,对已建成的75条街巷进行全面复查,完成后期25条街巷的改造实施,工程于11月30日完工。目前,60座站厕建设已有2站2厕动工建设,3站3厕即将动工建设,其余站厕用地正在积极落实中。(市城管局)
△我市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3月29日,我市召开了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2004年,全市除继续完成2003年度11个建设(装备)项目外,将完成今年全省统一安排我市的8个建设(装备)项目(其中县级医院传染病区4个,农村中心卫生院4个)。两个年度共19个,其中市、县疾控机构建设项目4个,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及市(县)传染病医院(区)6个,农村中心卫生院9个。(市卫生局)
△我市列入全国法律援助工作试点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和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有关文件,决定在西宁市、广州市、泉州市、大庆市、长沙市、温州市、昆明市先行进行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和刑事诉讼法律援助的试点工作。市法院召开专门会议,对规范和加强法律援助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市司法局)
△浏阳大力发展竹产业,确立新型农业产业结构。浏阳市决定以竹产业为突破口,将竹产业发展成为继花木产业之后的又一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支柱产业。力争实现5年内竹林面积达55万亩,年产值为3亿元,10年内面积达60万亩,产值过6亿元的目标,把浏阳建设成为全省竹产业示范县(市)。 (市林业局、浏阳市)
△我市开展“科学用药社区行”活动。3月13日,市药监局、市药学会在左家垅、红旗区廖家湾、咸家新村三大社区广场组织开展了“科学用药社区行”活动,帮助居民清理家庭过期药品,介绍识别假药劣药、正确用药的方法,并对失效药品进行回收。活动中,受理举报投诉30起,接受居民用药咨询1000余人次。同时,发放刊载有科学用药信息报纸近40000份。 (市药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