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市直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书公示_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Changsha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长沙环境资源交易所
长沙市门户网站时间: 2025-04-30 打印】【关闭】 【收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10068952898XW???

?

?

?

?

?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年度)

?

?

?

?

?

?

长沙环境资源交易所


定代表

郭小龙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长沙环境资源交易所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优化环境资源配置,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由省环保局授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交易工作。

长沙市芙蓉区火星镇紫薇路35号4楼

法定代表人

郭小龙

开办资金

7.8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2

10.04

网上名称

长沙环境资源交易所

从业人数

7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4年度,我单位在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排污权工作 1、排污权交易工作有序开展。今年共办理133笔新、改、扩建企业排污权交易项目,其中化学需氧量66.07吨、氨氮1.49吨、二氧化硫30.71吨、氮氧化物72.03吨,交易金额435.83万元。企业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交易均在湖南省国有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完成,网上交易率百分之百。 2、组织企业开展减排。组织3家企业开展减排,共腾出实际可转让排污权指标化学需氧量12.87吨、氨氮0.79吨、二氧化硫20.64吨、氮氧化物1.27吨。 (二)推进信用评价工作 1、开展企事业环保信用评价。根据《湖南省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每年组织2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环保信用评价。按照“未开展自行监测”等35个扣分项和“获得污染减排类环保税减免”等3个加分项,全维度指导企业自查自报、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市局相关单位处室核实补充等程序开展环保信用评价。 根据相关参评企事业单位2023年度环保信用信息,评定环保绿牌单位19家,环保蓝牌单位2440家,环保黄牌单位118家,环保红牌单位20家,环保黑牌单位9家。 2、开展产业园区环保信用评价。配合省生态环境厅,按照“规划环评”等23个指标,指导在长沙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参加园区环保信用评价工作。历年来在长参评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均被评为环保合格以上园区。 (三)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根据《湖南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涉重金属重点行业”等7条纳入原则,113家企业已完成保前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工作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113家企业通过共保体投保环强险,投保保费合计306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效益。 1、通过持续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减排和排污权网上交易工作,节约了企业成本,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持续推进,在市场机制的调解下,排污权交易更加科学、高效,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2、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和环保信用评价工作,企事业单位受到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对其有很大的约束作用,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了全社会守信氛围的营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排污权指标不足。我市政府储备的排污权指标中,氨氮,氮氧化物指标可用于交易的指标日渐减少,无法完全满足我市新改扩建项目需求,影响项目建设。 2、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部分试点单位,未足够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环责险”推广率需要持续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排污权工作 1、持续推进排污权网上交易。进一步提升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水平,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持续、高效推进我市排污权交易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2、组织跨市州调剂工作。立足于我市排污权存量指标不断缩减、企业减排难度不断加大、全市指标日趋紧张的现实情况和我市新改扩建企业对于氨氮、氮氧化物指标的需求,组织企业开展跨市州排污权申购工作。 3、积极开展减排工作。指导、帮助申报减排企业完善排污权减排资料,积极开展排污权指标减排,满足我市排污权交易需求。加大对企业宣传力度,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工程减排;梳理全市关停、注销企业,积极开展结构减排,富余排污权指标挂网交易或收归政府无偿储备。 (二)信用评价工作 继续扩大评价结果的应用。配合信用办加大“联合惩处”范围,充分发挥参评单位分级分类监管的作用。进一步杜绝“评价与实际”两张皮,真正做到“以评促改,结果落地”。 (三)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环强险试点工作的宣贯,配合省厅多维度探索投保企业的增值服务,让企业实实在在的能从“环强险”工作中受益。 五、本单位不存在开办企业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