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领域稳就业保民生情况汇报
2020年10月13日
?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疫情期间,我局积极做好生活必需品的日常监测,组织和督促各区县(市)商务部门督促做好全市各大市场、商超企业全面开工,确保市场供应。印发了《长沙市商务局关于积极做好商贸企业复工营业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长商务发【2020】5号),充分发动各区县(市)商务部门及各相关行业协会指导落实9大类商贸流通企业疫情防控期间服务指南。调研走访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情况,建立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工作联系群,了解掌握企业诉求。通过协调省厅、区县(市)等为50多家重点企业解决相关防疫物资、物流配送等方面困难问题。同时,指导各行业协会进行行业倡议,开展金融需求调查摸底等,为企业服务。指导市美容美发协会深入基层社区开展“义剪”活动等,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加强调度,促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复工营业。
为有效提振消费市场信心促进复工复产,拟定了《长沙市生活性服务业有序复工调度工作制度》及市商务局内部工作调度机制,召开专题调度会议13次,同时协调银行机构联系对接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需求300余次,为11家企业发放贷款10.74亿元,并实现新增授信7.43亿元,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全面摸排和强有力的调度,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复工营业稳步上升。截止4月30日,除酒店住宿、沐浴业外,全市生活性服务业整体复工率达到98.35%。
三、出台政策,积极引导激活消费市场。
印发了《关于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长商务发〔2020〕6号),将开展促销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安排45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并提前拨付360万元给高新区、各区县(市)用于组织活动。修改完善《长沙市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长沙市商务局 长沙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长沙市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稳定发展项目资金(第一批)申报的通知》(长商务发【2020】23号),并于5月7日完成申报,通过初审、处室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对35个项目给予补贴487万元。
四、牵头抓总,做好疫情期间租金减免政策的落实。
根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有效降低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办发〔2020〕8号)文件精神,以及3月20日、4月26日衡华书记就疫情期间对商户免租金诉求问题的批示精神,为有效帮助商户缓解租金压力,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风险,4月2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谭勇主持召开了落实疫情期间商户租金减免政策专项调度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商务局关于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复工营业及相关政策落实的情况汇报。根据专题调度会议精神,各相关市直部门对惠企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各区县(市)政府对辖区内的社区、企业、门店等重点场所走访摸排,重点排查了商业企业因停工破产、员工下岗、工资拖欠、房租减免、合同纠纷等带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掌握情况。我处汇总了各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情况及问题排查情况,并形成了《关于落实疫情期间商户租金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情况汇报》,并于5月8日报送至市委办公厅。
五、专题策划,统筹开展各类促进消费活动。
专题研究策划确定了“春天有约”“夏季有礼”“秋天有韵”“冬季有味”长沙消费季四个系列主题开展促销费活动,坚持每周一调度一信息专题上报相关市领导。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激活消费,将“开展促进消费活动”作为重要措施列入市级流通发展政策(长政办发〔2020〕60号)及有关降低疫情影响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政策措施(长商务发〔2020〕6号),今年已提前拨付并安排536.2万元用于全市系列促销活动。同时,充分发动各区县(市)、行业协会、平台公司及重点企业开展促进消费活动。截止8月28日,全市“春天有约·夏季有礼·秋天有韵”长沙消费季共开展341个系列子活动,共计投入资金达3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近1亿元,企业配套超过20亿元),通过红包、福袋、现金优惠劵等发放给消费者,直接吸引和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者超过1000万人次,撬动全市实体消费超过500亿元,仅春回潇湘百业兴”和包购物活动共使用3.62亿元消费劵,消费劵撬动全市实体消费近60亿元;7月26日开幕的首届“夜星城”消费节系列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开展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充分挖掘我市夜间经济消费潜力,打造一批夜间经济消费商圈、街区、场景和名片,长沙夜经济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引爆消费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月20日,活动期间共举办各类子活动147个,各级政府投入超1780万元,参与企业超万家,企业让利近1.63亿元,累计带动销售金额超过96.05亿元,同比增长29.96%,累计增加客流量超过1666.81万人次,同比增长33.79%,有关夜星城消费节及系列活动的报道有149家媒体发表364篇稿件,累计曝光量超2000万次。活动期间,全市推出了四大版块主题活动,点燃了市民消费热情,促进了消费的快速增长。
六、强化宣传,进一步营造消费热潮。
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央媒及省、市主要媒体和各部门、区县(市)公众号、网络进行对全市防疫保供促生活性服务业复工情况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其中长沙晚报刊发报道近40篇,进一步提振了全市消费信心。
七、突出重点,积极培育打造特色商业街区。
一是支持黄兴路步行街申报创建国家级试点步行街。7月23日商务部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会上公布了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南京夫子庙、杭州滨湖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宽窄巷子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并在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深圳东门步行街等12条步行街开展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我局联合天心区政府及时向建新市长汇报创建工作情况,并拟定《关于召开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工作调度会议及相关工作的请示》,提请成立由郑建新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对示范步行街创建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部署。并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创建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加强街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理顺工作机构和职能。二是积极推进省级示范步行街申报创建。今年上半年,根据省商务厅关于省级示范步行街申报创建的相关要求,岳麓区阳光100凤凰街和开福区北正街申报了省级示范步行街创建工作。
八、强化载体建设,保护 “老字号”品牌、培育长沙本地品牌。
一是着力保护发展老字号企业。目前全市共有老字号企业40家(其中“中华老字号”15家、“湖南老字号”25家),今年7月充分宣传发动摸底和初查审核的基础上已向省商务厅推荐14家企业申报第五批“湖南老字号”。近三年来共争取省、市各级资金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超过600万元。二是推进发展自有品牌。近三年来共培育和发展自创知名品牌以及最具成长性企业15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