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交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答卷——《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成就回顾_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首页 > 市政府 > 专题专栏 > 2025年长沙市两会专栏 > 解读报告 > 2024年回首

交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答卷——《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成就回顾

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时间:2025-01-09 09:05 字体大小:


  1月8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预计数,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5%,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交出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答卷。



  制图/郝振宇 王斌


  1 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


  ●政策效应加速释放。部署推进“两重”“两新”工作,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交易量分别达9.8万辆、125万台(套),带动消费约225亿元。


  ●项目建设有力有序。集中开工43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483亿元。长沙机场改扩建、椒花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电子生产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式投产。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聚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成功举办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经贸活动,新引进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97个,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海信长沙综合生产基地、玉湖冷链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球湘商总部基地落户海归小镇,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90家,到位资金880亿元。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成功承办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活动、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展演、第四届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100场、大型演艺活动56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以上。文旅消费有效释放,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00亿元。


  2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园区制造业投产项目实现“翻番”,有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以上、增速创近年新高。


  ●优势产业聚链成群。中联智慧产业城、中伟先进功能型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数控磨床产业集群晋级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总营收超2500亿元。


  ●链上企业培优育强。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左右。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5位。


  3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阔步前行


  ●科创平台提档升级。“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获批建设全国首家矿产资源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一城一区三基地”研发集聚区初具规模。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各类创新平台699家。


  ●创新生态更为优化。获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优秀城市,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


  ●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涌现“江海号”最大直径盾构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8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前列。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00亿元,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10.3%。


  ●人才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20家、专家工作站45家,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人才650余人,认定卓越工程师55人。入选“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发展生态指数位居全国前十。


  4 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构筑


  ●战略平台支撑有力。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经济总量稳居国家级新区前六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均居国家级新区第2位。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创新成效不断凸显,累计取得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11项,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正式运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新引进行业头部企业30家,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挂牌运行,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加速打造。


  ●重点改革顺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推开。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将原20家市管企业整合为15家。城区排水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改革、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成为全国典型。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8600项政务服务实现“减证办”“免证办”,186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新增减税降费135.7亿元,帮助经营主体降低融资、用电等成本78亿元。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再次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开通。铁水联运量突破140万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0家,净增生产型外贸企业61家、总数达970家。入选全国首批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城市。中美洲国际友城实现破零,长沙海外朋友圈持续扩大。


  5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太平街、潮宗街、西文庙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韶山南路、湘雅路隧道、香炉洲大桥和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北延线正式通车,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载客运营,长浏磁浮快线、地铁4号线北延工程、长吉高速长沙至安化段、湘府东路东延线开工建设,暮坪湘江特大桥、兴联路过江通道加快建设,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启动重点片区更新项目4个,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48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9个、危旧房屋378栋,实施历史文化保护更新项目6个,以“两清两建”为重点提质改造支路街巷159条。获评“2024亚太领军智慧城市”。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按序时整改,153个省“夏季攻势”任务全面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3.1%;河湖长制深入推进,25个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浏阳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乡村振兴拓面提质。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64万亩,粮食产量达213.5万吨。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3500亿元。完成100个美丽宜居村庄和10个美丽宜居村庄连片建设项目,102个“六好”特色村和102个城市社区实现结对共建,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2个,乡风文明程度、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居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百强县第4、第5、第14位。


  ●区域发展协调共进。长株潭城际铁路与地铁实现票制融通,6条融城干道完成序时进度,奥体中心选址落地,长株潭纳入国家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试点。成功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6 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成色更足


  ●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20件省、市重点民生实事34个项目圆满完成。建设“品质县中”10所,增加基础教育学位9.3万个。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0家。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500.6公里,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370个。提质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32家。


  ●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实施基础教育学位滚动建设计划,新扩建学校85所。4家医院晋升三甲,基 层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能 力 达 标 率100%,成功入选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2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馆,湖南博物院铜官窑馆开工建设,建成100个标准化村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圆满承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高标准办好乒超联赛第一阶段比赛、长沙马拉松赛。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为企业发放稳岗扩岗补助5.7亿元。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城市,新增普惠托位7270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773户,“公建国营”养老服务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城市。发放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障等惠民资金11.8亿元。开工筹建保租房10977套、公租房379套,保交房年度考核任务全面完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经验获全国推介。


  ●城市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城市运行安全常态隐患查整机制持续完善,五一商圈全时管理工作体系加速构建,岳麓山—橘子洲等重点区域实现智能体系人流监测预警。121公里堤防提质稳步推进,实现小型水库雨水情监测设施全覆盖。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在全市173个派出所全部推行“三所一庭”联动机制,建立1278家“物业议事会”。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药械化质量抽检合格率分别在98%、99%以上。


  代表声音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市人大代表,湘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利刚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全市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来自湖南湘江新区、市属国企的人大代表,我备受鼓舞。面向未来,湘江集团将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守正创新,实施多轮驱动,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闯出新路,当好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先行者、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排头兵。一是紧紧围绕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株潭一体化、长岳协调发展、湘江科学城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重点片区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湘江创智园、湘江数字健康产业园等载体的产业平台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进、投资一批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等研发总部、主导产业项目,为全市聚集更多产业和科技资源,加快构建具有长沙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运营,促进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引进更多高端人才。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期,加快发展通航产业,积极推进坪塘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市人大代表,宁乡市一中教师 罗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代表,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内心是满满的感动。我深知,这些措施将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如,中考中招政策的改革深化,学前教育的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区的创建,将让教育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基础教育学位的扩充,公办高中的新建与改扩建、民办高中的优质发展,将为教育增添更多的活力与选择;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将为孩子们的未来铺设更广阔的道路;而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实施,更是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让教育者更加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今后,我将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
交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答卷——《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成就回顾
155540
2024年回首
新闻稿
长沙晚报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