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莹: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 培育长沙新质生产力
蔡鑫莹
“空中的士”首飞跨越湘江,无人机穿行运送海鲜……近年来,长沙的低空经济逐步升温。作为新兴的融合经济形态,其具有产业辐射面广、产业带动性大等特点,关联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装备制造、农业生产、交通物流等一二三产业,市场潜能巨大。
科技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从“低空”到“经济”的“发展密码”。要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精准施策、提振消费,我认为,应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机制,设立市级低空经济管理工作专班,由发改、工信、科技等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颁布相关准入性法规,协调低空空域开放,健全低空经济政策保障,指导行业及监管标准出台;发挥长沙在制造端从研发、系统、零部件、整机到应用的全链条化优势,逐步建立以长沙为核心、辐射周边的低空飞行网络和低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同时,加快规划空管系统、智慧储能及充换电系统、低空智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市级低空服务平台,提高空域资源供给能力和人才培养力度;构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图谱,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并结合长沙“网红城市”特性,发展空中观光游览,举办航空科普竞赛等活动,解锁低空经济“流量密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