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上,结构向优,长沙经开区2024年主要指标实现量质齐升
长沙经开区积极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全力推动园区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长沙经开区在“二次创业”进程中硕果累累。图为广汽埃安生产线。
长沙经开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一批企业快速成长。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图为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
当2025年的第一抹曙光照进长沙经开区,园区的各个角落都在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挑战。园区“二次创业”的号令伴随新年钟声一齐吹响,无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还是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都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
回顾长沙经开区2024年奋力打造“三个高地”的方方面面,总是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里有锐意改革的坚定信念,这里有模式创新的大胆探索,这里更有开放发展的敢为人先。
改革增动力。一年来,园区奋力开展亩均效益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像一颗颗溅起的火星,点燃园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创造力,不断去突破、不断去超越。
创新添活力。一年来,园区奋力推进招商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让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在园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共同书写双向奔赴的美好诗篇。
开放赢未来。一年来,园区引外企、聚外资、链外智,突破发展空间,拓展市场边界,从长沙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星沙,让园区和企业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
时间不语,却能见证一切。
一组经济数据向我们展示出了“三湘第一园区”的实力、韧劲和魅力:2024年,预计长沙经开区规工增加值增速达12.5%,税收同比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2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46家,成为全省首个规工企业超400家的园区;全年新引进项目105个,其中重大产业项目53个,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外商直接投资、外贸增长和对非经贸增长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空间重塑,激活亩均效益“新引擎”
一边是新项目用地紧张,一边是老旧厂房“陷入沉睡”,以最小的社会资源占用和消耗换取最大化的经济发展效益,成为产业园区必须直面的难题。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经开区,长沙经开区以一场“亩均效益改革”主动破题,算好园区“亩均账”,种出产业“高产田”。
汽车产业是长沙经开区的首位产业,2024年,园区围绕该产业不断延链强链补链,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纷至沓来,汽车座椅生产商——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厂房要有足够的高度,能够放下特种设备,其次要快,能够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尽快抢占市场。”作为比亚迪、吉利汽车的一级供应商,长沙双英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对于新厂房的要求十分明确。
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后,长沙经开区经济合作局相关工作人员打开了园区低效用地的资源库按需匹配。很快他们就留意到了一块已闲置一段时间的地块,并且在该企业迁走后,还留有厂房和办公场地。
成熟且符合需求的厂区,完善的配套政策,丰富的人才资源,让双英集团在长沙的布局进度“一日千里”。“项目拟于今年达产,达产当年产值将超过2.5亿元。”长沙双英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长沙经开区租用项目面积约12000平方米,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座椅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为顺应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11月长沙经开区招引低空经济产业链主企业东吉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补强园区低空经济产业链。
从企业提出具体需求到搬至新的厂房,前后历时不过3个月时间,据悉,该车间此前从事过汽车零部件、文印设备等制造,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生产制造布局。“部分产线已进入调试完善阶段。”东吉龙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拳头型号的货运飞机产线,将于今年3月投入试制。
让低效用地迅速成为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的福地,这正是长沙经开区深化亩均效益改革的生动写照。全年,园区共盘活低效企业14家,处置低效用地1480亩,成效明显。
工业企业亩均效益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效益评价,引导资源要素向工业“高产田”集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据悉,园区以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研发投入强度、就业贡献率等指标打分,将企业分成A、B、C、D 4个档次,每年公布“成绩单”。谁干得好,谁干得差,一目了然。实施用地、金融、惠企政策等差异化措施,加大对A、B类企业激励力度,倒逼C、D类企业挖潜增效。
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最快速度将最优资源要素配置给最佳项目,助力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厂房“上天入地”、技改“见缝插针”,成功塑造了“寸土”产“寸金”的星沙模式。
除了针对单个企业的“腾笼换鸟”,长沙经开区还通过打造“园中园”的形式,为更多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园区已实现9个特色产业园的项目准入,提供了16.5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亩均效益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役,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战斗,将伴随园区‘二次创业’全过程。”在2024年11月5日举行的长沙经开区“亩均效益提档年”第3次调度会上,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市场化手段,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确保取得阶段性进展。
模式创新,形成招商引资“加速度”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存量,可以创造优质增量;增量,可以转化为优质存量,两者就像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辩证统一,且联动聚力。
长沙经开区凭借“亩均效益改革”“腾笼换鸟”“原地倍增“等方式,逐步盘活存量资源,让传统企业焕发了新活力。如何做好“拓增量”下一篇文章?长沙经开区则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措并举,放水养鱼。
“以项目质量为导向,合理设置招商引资指标,推动打造优势产业链和要素供应链,培育互为依存、相互赋能的产业生态系统。”面对2024年突变的招商新形势,长沙经开区很快厘清了招商引资新思路,启动招商引资市场化改革。
具体层面,长沙经开区厚植链式招商和生态招商思维,重组招商团队,统筹园区50%以上的力量投入招商,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建立“三比三拼”赛马机制,做到每周排名、每月评先、上榜公示。
实操层面,长沙经开区还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工具提升招商引资效率,通过打造产业数字三维地图,描绘产业链数字图谱和目标企业画像,让招商引资更有针对性。
拉索系统是汽车车身的基础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刹车、油门、换挡等系统中。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多项企业品牌和注册商标,以及大量的专利信息,成就了其在拉索领域的领导地位。
2024年10月重庆海德世在长沙经开区成立分公司,为8月刚点亮投产的广汽埃安长沙智能生态工程就地配套,不仅填补了广汽埃安在拉索系统方面的供应链空白,还降低了广汽埃安的采购成本。同时,重庆海德世在长沙经开区的分公司也能够借助广汽埃安的平台,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多方共赢的案例,在长沙经开区并不鲜见。在遵循产业发展逻辑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长沙经开区亦在不断完善金融环境,筑巢引凤。
2024年7月,湖南省首个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项目在长沙经开区落地。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作为境外主体开展境内股权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带动能力强、组织形式活、盈利模式多等优势,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将外资“引进来”。
QFLP基金落地,不仅打通外商投资新渠道,还将带来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科技、生物医药、半导体材料等实体经济领域优质的投资标的企业。
“钠能时代总部暨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达30.5亿元。”钠能时代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是由中南大学新材料、新能源核心团队领衔的高成长性科创项目,是国内钠离子储能电池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革新项目,经省属国资领投,目前已完成中试并获得订单。钠能时代项目也是QFLP基金新政颁布后,首个基金招商、招投联动试点项目。
针对招商引资的“头号工程”,长沙经开区攻坚突破,效果也立竿见影。据统计,长沙经开区全年新引进项目105个,签约金额超400亿元,其中更包含了53个重大产业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外贸方面:长沙经开区预计全年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有望在全市国家级园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突破1亿美元的园区;获得外商间接投资2.17亿美元,累计吸引外资3.5亿美元。同时,全年外贸进出口额预计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对非贸易表现尤为亮眼,预计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200%……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正式投入运营,一期30余家对非企业及商协会组织已顺利入驻。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招商引资新形势,长沙经开区并未对存量项目实行“一刀切”,而是积极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合规合法保障存量合同履约,确保营商环境不受影响。
服务优化,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营商就是赢未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如同“金字招牌”,不仅吸引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也让居住在此的人获得感提升。长沙经开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关键位置,当好企业合伙人,让一批企业充分汲取“成长养料”,长成参天大树。
“得益于园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原本计划2025年开工的二期项目得以提前至2024年内动工。”长沙经开区企业麦格米特项目经理欧阳建华对园区行政审批效率赞不绝口。
作为一家以电力电子及工业控制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麦格米特因生产研发需求,急需新建智能产业中心。而园区极大地加快了项目审批进度,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2024年,长沙经开区率先全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园区秉持“用户思维”,整合并优化企业迫切需求的服务内容,降低企业办事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极具亲和力、能提供情感价值的政务服务环境。
在长沙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具箱”里,除了新推的增值化账务服务改革,还有一以贯之的“精准服务”机制。
园区企业湖南烁普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隔膜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顺应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趋势,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一片蓝海,但由于较高的用电成本,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得知企业困难后,长沙经开区靠前站位主动服务,协助企业通过电力储能项目来降低用电成本。协调相关部门准备建设资料、指导企业完成项目备案……半年不到,一座储能电站已投入使用,烁普新材的用电成本大幅下降,2024年9至12月储能收益达75万元,截至2024年11月底,烁普新材实现营收同比增长54%。
2024年以来,园区以“三带三抓两促进”为抓手,深耕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以质效倍增为目标,分级分类精准服务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推动园区制造业提质提速提效。
数据显示,全年园区共解决企业问题诉求971个,解决率达98%。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服务体系是园区精准服务的一大创新特色。首先是出台《“三带三抓两促进”精准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发布“涉企服务十条”,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254名驻企联络员,16个联组部门,15个企业服务站,实现了对全区规工企业、规服企业、规上批零住餐企业和创新创业基地联企帮扶的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园区又推出了闭环管理,限时办结“全流程”。围绕“调研收集、问题交办、督查督办、结果反馈、回访评价”五个环节,建立“平台受理、精准办分办、各部门专办”的闭环运转、全程跟踪的问题办理机制。
全景赋能,构建创新生态“强磁场”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沙经开区全方位赋能科技创新,不断构建创新生态“强磁场”。
2023年12月落户,2024年4月正式揭牌,自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落子长沙经开区后,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开放平台,深耕湖南本土创新服务。
截至2024年10月,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累计促成技术交易金额达9000万元,为湖南省内工程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权益登记、数字化服务和法律维权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该中心还与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长沙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专利质押贷款,并创新推出基于商业秘密和数据资产的保险产品;举办40余场知识产权服务及科创金融相关活动,链接800余家高校企业主体,收集企业需求520余项,有效促进了湖南省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长沙经开区还加强与大学大院大所的合作,积极引进各类高端科创资源,引进了超视觉感知项目、斯泰兰蒂斯中部研发中心、西安交大钱学森产业创新中心、湖南大学未来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17个重点科创平台。
其中,三一科技城·中南大学产业创新平台格外引人注目,它将导入13个创新中心和10个以上校企联合实验室,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望打造湖南新质生产力高地。
在打造创新平台的同时,长沙经开区也在加快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破零倍增,预计2024年规工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近20%,占营收比重超4.7%。
既要科创平台的“顶天立地”,也要中小创新主体的“铺天盖地”。2024年,长沙经开区将目光聚焦于科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推出“满天星计划”,实施“六大行动”,出台20条具体措施和10项奖补内容,举办满天星创新创业大赛,组建“满天星”科创联盟,计划在4年内,汇聚全国100所知名高校院所、校友会、头部企业、商协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机构力量,共同培育500个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科创企业及大学生创业项目。
为了让更多的“创业之星”在园区落地、成长,长沙经开区建立了满天星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特别组建企业家顾问导师团,开展“结对创业”,为创新创业大学生真情陪跑、助力腾飞。
“在园区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红波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性变革的机遇,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热带雨林式生态培育科创型企业和大学生创业的“满天星斗”。
据统计,园区2024年获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1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数稳居全省前列。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园区基本形成。
激活创新资源的同时,长沙经开区亦在积极保护各创新主体的“劳动成果”。2024年9月7日下午,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厦门举行,长沙经开区“打造知识产权全景服务模式”成功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长沙经开区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多元主体融入、多种类型叠加、多渠道优化,通过该项制度创新,中小企业可免费共享知识产权专业服务,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业务成本,提升了企业办理知识产权业务便利度。
知识产权全景服务模式下,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涌现。
在2024年12月5日开幕的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赛道)全国总决赛上,长沙经开区企业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的炼钢全流程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喜获一等奖,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的智能维修与预测维护的数智化全景解决方案摘得三等奖。
回顾2024年,长沙经开区从空间重塑到模式创新,从服务升级到全景赋能,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在“二次创业”进程中硕果盈枝。展望2025年,园区正乘势而上,奋发作为,锚定打造“三个高地”先行区目标,奋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长沙实践作出园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