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人民政府对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07号建议的答复
长政办复函〔2025〕15号A3类
主动公开
长沙市人民政府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07号建议的答复
刘海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守正创新 借助新消费势能打造新时代红色文旅消费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长沙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热土,新民学会、第一师范等红色摇篮,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风云激荡的百年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篇章。近年来,长沙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文化底蕴和精神富矿,将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建设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建设工作,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立足资源禀赋,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发展极具潜力
红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盘活红色资源,需要切实践行创新理念,用更加新颖的方式着力打造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导向鲜明的红色资源宣传形式,让红色资源不仅真正能够“活”起来,更能够切实“火”起来。近期,我们对长沙红色文旅消费品牌进行了调研分析和全面审视,在红色旅游高速增长,红色文创热度攀升,红色研学千帆竞发、旅游消费提质升级的新趋势下,长沙红色文旅消费势能具备强大潜力,主要体现为:
(一)红色文旅资源丰富,整合利用前景广阔
长沙共有红色资源点275处,具有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143处,包括名人故里35处、革命纪念地24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61处、综合性纪念设施23处,建成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7家,拥有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我市将不断探索开发红色文旅资源多方位、多渠道、多次层应用场景,努力实现红色文旅信息与乡村振兴、新消费等场景的数字化整合,极大丰富红色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二)新消费品牌蓬勃发展,新老融合驱动力强
长沙近年来位列“00后最想去的城市”榜首,全市有一定影响力和活跃度、纳入三级梯队的新消费品牌有143个,其中引领型品牌15个,成长型品牌38个,初创型品牌90个,分布在餐饮、零售、美妆、休闲娱乐、体育、跨境电商、生活服务、原创设计师品牌等行业领域。文和友、茶颜悦色、黑色经典等众多本土新消费品牌,通过数字化、社交化运营,红色文旅产品的创意生产和传播方式不断创新,为红色文化符号的年轻化表达提供了载体,驱动新消费品牌与红色文旅消费品牌更深层次融合。
(三)文旅消费场景多元,红色元素焕新融入
? ? 坚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文化活化为可看、可听、可感受的文旅产品。深度开发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参与型、娱乐型文旅品牌,推动长沙市新消费影响力持续扩大,探索红色文化与新消费品牌融合路径的相关典型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橘子洲《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解锁长沙演艺新空间,让红色历史说话、让红色精神传承,观演人次达45.6万;麓山景区“爱晚红枫”等6大系列82款文创产品,旗舰店年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半条红军被》荣获文旅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7部重点扶持剧目之一;把红色新元素融入半程马拉松赛事、红枫节等,吸引国内外游客关注与参与,全力提升长沙红色文旅吸引力。
二、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升级
近年来,长沙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新兴消费业态培育工程”,引导新消费产业发展,形成了持续擦亮长沙新消费之城名片的共识和合力。年初,长沙印发了《提振消费十大行动方案》,明确文旅融合带动、演艺经济引流等路径,支持红色IP与商业综合体、街区联动。新势能形成新磁场,长沙将以守正创新的立场、开明融合的理念、开放合作的思路、开拓务实的方法,大力推动红色文旅消费提质升级,不断培育长沙红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亮点,打造红色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强化创意要素,丰富红色文旅产品供给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核心载体。以长沙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借助本土强大的新消费创意团队以及产品(服务)开发体系,强化红色文化商品的符号表征与多模态呈现,提供诸如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沉浸体验、红色场景互动等多元化、多层次红色文化的符号消费与产品消费形式,建构新时代红色文旅消费品牌的符号化创意生产的“核心载体及其产业层”。着力“专业与群文并重、大剧与小戏并举、传统与现代并抓”,打造一批适应不同受众需求的红色演艺新空间,创排“橘洲天问”等剧目,升级“江天暮雪”“恰同学少年”等项目,充分释放演艺经济活力,满足游客对红色文旅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借助新消费品牌力量,创新产品供给,鼓励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品牌开发红色主题产品,如红色奶茶、红色小吃等,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新消费品牌的产品中,提升红色文旅消费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推动品牌传播,强化红色文化溢出效应
整合广电湘军、出版湘军、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优势资源,引导新消费品牌与老字号国潮、非遗技艺、艺术设计、影视动漫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为新消费品牌和红色产品(服务)供给的结合,提供文化、艺术、时尚、设计等内容供给和创意支持,打造“新消费湘军”全媒体传播格局、高热度话题和持续性美誉营销。以承办第五届红色讲解员大赛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推介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名片;借助“潇湘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湖南省红色微短剧大赛等平台,扩大长沙红色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红色文旅活动、提质红色文博场馆展陈,丰富红色文旅产品供给,扩大品牌传播范围。加强与南昌、武汉、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联动合作,宣推红色文旅品牌,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通过串联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使红色内容产生“滚雪球”效应,形成广泛的社会效益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红色文旅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经济实体投资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和场景,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扩大产业引导资金规模,对重点支持发展的红色文旅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支持,依托长沙红色资源禀赋和文化特性,培育发展类型多样、业态丰富、各具特色的红色文旅新业态,努力把“沉睡资源”“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发展优势,以红色文旅新场景打开远程客源大市场。打造“1+3”新消费产业服务模式,即搭建1个新消费产业服务平台,打造1个新消费产业研究院、设立1支新消费产业基金、成立1个新消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新消费企业全生命发展周期需要的企业咨询培训、资产租赁、投资孵化、灵活用工、生态赋能等,形成服务闭环,为新消费品牌在长沙生根开花、枝繁叶茂提供土壤。
(四)深化文旅融合,提升红色文旅消费体验
构建红色文创产品体系,联合本土新消费品牌,开发“红色湘味”系列快消品,推出“青年毛泽东研学路线”联名文创,形成“必带必购”矩阵。创新红色沉浸体验场景,鼓励新开商业体中,嵌入红色主题VR体验馆、互动剧场。文旅、商务等部门协调联动,推进红色景区与夜间经济融合,开发“红色剧本杀+夜市”等跨界产品。引入AI、云计算、大数据、VR/AR、5G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对红色文旅消费场景进行数字化、智慧化重塑,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红色文旅服务;利用VR/AR技术打造红色沉浸体验场景,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文旅消费场景的历史厚度和人文温度,通过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和文化,创新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让消费者将红色记忆带回家。
三、健全长效机制,保障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消费之都”“00后最想去的城市”的省会长沙,将聚力“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进入园区参与各类旅游项目建设,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的任务目标,借助新消费势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打造新时代红色文旅消费品牌。
(一)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以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为总揽,将红色文旅消费品牌打造纳入《长沙市十五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和精品线路规划,推进“游客满意在长沙”服务规范落地落细,注重与城市和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引导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向集约化、生态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水平
加大对红色文旅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红色文旅人才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创新意识;引进红色文旅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强化行业协会引导,培养专业人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
(三)选树典型示范,强化带动作用
着力打造红色文旅消费品牌样板工程,在全市选树红色文旅消费品牌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红色文旅消费势能整体发展,并完善长效激励机制,确保红色文旅消费品牌建设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红色文旅消费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沙红色文旅消费品牌一定能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感谢您对长沙市红色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长沙市人民政府
2025年4月29日
联系单位: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建议提案办理处
联系电话:0731-88666456
抄? ? 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2),省政府办公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