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长沙市人民政府对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58号提案的答复_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首页 > 市政府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办理 > 省政协提案

长沙市人民政府对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5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长沙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5-30 12:00 字体大小:

长政办复函〔2025〕40号A类

主动公开

长沙市人民政府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58号提案的答复


孙民生委员、彭迪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重点领域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述

本提案由我市主办,湖南省药品监管局、湖南省科技厅会办。收到提案后,我市高度重视,交由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沙市科技局,长沙市财政局、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办理。上述单位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你们进行了沟通,听取了相关意见,经修改完善,形成以下答复意见。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长沙市探索制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路线图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大健康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23年出台《湖南省培育大健康产业工方案》(湘政办发〔2023〕5号),明确生物医药产业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主攻方向。长沙市同步制定《长沙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2023-2026年)》《长沙市生物经济发展三年动计划(2023-2025年)》,均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构建长沙市“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系统规划产业路径、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实施举措及保障机制,目标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是出台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省级层面,2024年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我省园区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意见》,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创新产品给予跟踪帮扶,承接长三角、珠三角近百家优势医疗器械企业来湘投产,促进医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截至2024年底,全省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长沙占比58.5%(31家/53家)。市级层面,长沙市2021年研究出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长政办发〔2020〕46号),有效期五年,围绕“招强引智、做大做强、研发创新、市场拓展”四大方向,通过11条具体措施给予生物医药企业专项扶持,自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拨付奖励资金1.2亿元,惠及生物医药企业50余家,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3年长沙市获评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将生物医药行业列入四个试点细分行业之一,计划在2024-2025两年内,持续推动109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助力生物医药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提高和市场竞争力增强。预计将为长沙市生物医药企业争取数字化转型配套政策资金超5000万元。

(二)关于建设全球顶尖的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地、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先导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引领区

长沙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工作重点,特别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以来,长沙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工作驶入“快车道”。先后引育楚天医药装备全球研发中心、吉因加精准医疗保税研发中心、复星诊断第二研发总部等42家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包括7家“三类500强”及上市企业研发机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强化科研攻关。组织编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图谱,梳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明确科研攻关时间表、路线图,在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药物研发、疾病防治等领域加大科技攻关。支持楚天科技开展“生物医药用高端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湖南大学、湘雅医院、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及企业等布局临床医疗、中医药现代化等40余项省级科研任务。?

二是加强平台支撑。截至2024年底,长沙市建成岳麓山实验室、芙蓉实验室、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生物医药类科技创新平台600余家(含国家级25家)。圣湘生物全球研发中心吸引全球体外诊断资源,麦济生物等创新药企入驻湘江新区,长沙智谷为湘江新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依托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建成医疗器械检验、生物分析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备设备276台/套、专业人才24人,获国家CMA资质及622项检测参数,2024年5月投用以来提供服务超763批次。

三是加速成果转化。省药监局强化创新产品注册转化,2024年全省6个二类医疗器械通过优先审批、8个通过创新审批,2个三类创新器械及62个三类器械获准注册,一批高科技产品进入研发或审查阶段。长沙圣湘生物基因检测试剂、菁益医疗等离子手术设备等产品技术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多项市场空白。省科技厅推动出台《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湘政办发〔2024〕21号),破解“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不会接”等堵点。2024年新认定湖南医科医工科技“湖南省创新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中试试验、技术验证及平台共享服务;支持爱尔眼科等建设4家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湖南诺泽生物“中药种质创新与替抗饲料添加剂应用研究”入选省首批示范性转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关于创新模式,通过高精尖成果转化来实现增量式突破

一是深化技术攻关模式。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抱团攻坚,2023年起,长沙在生物医药领域支持“揭榜挂帅”项目3项、科技重大专项7项,推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都正生物等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基础研究600余项。

二是构建创新培育体系。长沙持续构建“孵化-培育-壮大”全链条培育体系,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62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达1078家;组建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174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成员,形成“龙头引领+产学研联动”创新生态,持续夯实产业发展核心力量,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主体根基。

三是完善优质金融服务。省市合作设立2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累计为6052家企业授信1115亿元、发放信用贷款278亿元、纳入风险补偿备案的金额203亿元;长沙市政府投资基金参与精济生物、星辰康健等9支医药领域子基金(规模13.48亿元),投资都正生物、晶易医药等55个项目,投资金额7亿元,持续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四)关于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加强“专业化”体系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系统

一是构建特色产业格局。长沙市经过多年规划布局,已形成“两区三园”错位发展模式:湖南湘江新区重研发、浏阳经开区抓生产、望城经开区聚焦原辅料药、金霞经开区着力流通、隆平园主打基因技术,实现区域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模式。

二是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每年重点扶持20家),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队,引导大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订单生产等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近三年14家生物医药企业获评省“三品”标杆企业。

三是聚焦质量品牌建设。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近三年24个生物医药品种获评省重点品种,涵盖九典制药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九芝堂六味地黄丸和安宫牛黄丸、方盛制药藤黄健骨片和金英胶囊、三诺生物便携式全自动多功能检测仪及配套试剂等21家企业产品。

四是强化药械安全监管。2024年检查药械化单位1.5万余家次,办理药品经营许可1361件,医疗器械经营许可1362件,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126件,一类医疗器械备案1735件;完成抽样1295批次(合格率超99%),处理投诉2.1万起(办结率99.5%),办理案件535起,罚没3071万元,多项监管指标居全省前列。

五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优化审批系统,增加数据推送功能,减少了企业多头报送。推行药品/医疗器械“一业一证、一业一照”改革,推出合并许可证或证照办理事项的许可模式,大大减少办事时限、办事成本、办件材料和跑动次数,截至2024年底,压减审批事项76%、材料85.5%、时限65.6%,2024年办理业务9500余件,实现“领照即开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质赋能,筑牢平台服务根基。发挥长沙市生物分析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两个平台作用,积极开展企业需求调研,提高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检测、检测方法开发及复核等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加大平台宣传推介力度,将平台技术服务作为全市生物医药园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二)聚链强核,构建创新生态体系。聚焦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一批前沿技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孵化器、产业联盟等各类创新要素作用,驱动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撬动作用,积极对接高校、龙头企业及投资机构,加强政产学研联动,更好赋能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三)筑基培优,完善产业支撑架构。以长沙市全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出台科技创新专项政策,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建设神经、骨科、呼吸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中部地区“医学高地”。做强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布局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安全性评价平台、中药标准检测平台、P3实验室等建设。鼓励领先企业为中小企业培训人才,吸引市场化的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培训,培养生物医药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

(四)深化共建,拓展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深化“省市共建”,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湖南湘江新区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作用,通过前置搭建政企沟通“高速通道”,提升评审核查效率,助力企业缩短创新药械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市药品高水平安全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参照湘江新区模式,继续探索在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园区设立审评核查分中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完善产业链布局,盘活现有注册产品的生产转化率,推动产品从“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变,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延伸,更好助力做优做强湖南生物医药产业。




长沙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
长沙市人民政府对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58号提案的答复
39367
省政协提案
新闻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