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人民政府对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61号提案的答复
长政办复函〔2025〕41号A类
依申请公开
长沙市人民政府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61号提案的答复
易鹰等3位委员:
您提出的《优化长沙园林生态园交通,增设星沙联络线开福段匝道,打造省会生态旅游样板地、全域文旅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述
收到提案后,我市高度重视,交由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长沙市交通运输局、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市城市管理局、开福区人民政府尽快办理。上述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于4月24日与您进行交流会商,听取相关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以下答复意见。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提案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建议增设匝道,规范线路和公共交通。二是规划先行,优化车行路线。三是调研论证,加强综合管理。四是全域思维,培育生态旅游新业态。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设匝道,规范线路和公共交通
长沙园林生态园位于开福区捞刀河畔,二环线与三环线之间,主要出入口设于园区南侧,途径16米宽、约400米长的武圣路,联系进出集散道路星沙联络线。由于星沙联络线缺少东向匝道,辅道系统不完善,在游客出行高峰时段,路网无法承受巨大的交通流量,加之东向交通存在较长距离绕行,部分车辆经常在道路上逆向行驶,造成星沙联络线该路段交通拥堵及事故频频发生。此外,园林生态园周边公共交通线路不足且可达性差,市民依靠公交出行游玩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我市相关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尽快启动建设星沙联络线西段(中岭立交-捞刀河)两厢辅道及配套匝道项目。此前,市区相关部门曾共同研究该段道路建设计划,但鉴于苏托垸片区规划尚未稳定等因素至今未能实现。考虑到苏托垸、白霞等周边控规编制基本成熟,星沙联络线与沿线地块空间关系基本稳定,为了提高星沙联络线通行效率,方便两厢用地开发建设和居民游客出行,尽快启动建设星沙联络线西段(中岭立交-捞刀河)两厢辅道及配套匝道项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该项目纳入城区重要干路五年建设规划,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适时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待发改部门明确建设主体后加快推动相关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建设。?
二是进一步优化增加园区公交覆盖,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此前,市交通运输局已实施如下优化措施:(1)新增了32路,该线路从园林生态园水世界发车,至地铁5号线水渡河站往返运行,与地铁5号线水渡河站实现接驳。(2)增加线路运营车辆,采取定时定点发车机制,并将运行时间向市民公布,以便市民群众提前规划出行时间;(3)建立公交集团与园区管委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在节假日等大客流时段增加线路发班车辆、加密发车频次,缩短市民候乘时间。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增加园区公交覆盖,加强与地铁1、3号线站点公交接驳衔接,如研究延伸40路(园林生态园-楚家湖公园)至地铁1号线宿龙桥站,增加接驳线衔接地铁3号线四方坪站、串联四方坪-苏托垸-园林生态园等。结合园区夏日玩水、夜间游园等主题活动,适时延长公交线路营运时间,加密常规线路发车间隔,确保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
(二)关于规划先行,优化车行路线
长沙园林生态园周边除了星沙联络线外,其余道路如捞建路、白霞路、捞刀河堤路多为县乡公路,路幅狭窄,通行条件不佳,且未与园林生态园有效联通,没有形成区域交通循环。针对这一问题,我市相关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组织开展长沙园林生态园交通优化研究,以构建“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实现交通-文旅-城市配套一体化发展、打造长沙生态文旅示范片区为目标,遵循短期应急与长期优化结合、动态交通疏导与静态停车管理并重、提升绿色出行优先级等原则,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设施和文旅资源四个方面研究提出包括扩容匝道辅道、完善周边路网、优化车行路线、加强地铁接驳、开通定制专线、增设公交场站、挖潜停车供给、预约诱导并举、片区联动开发、交通体验升级等10项优化措施,并对任务分解提出项目实施主体和时序建议。
二是完善周边路网,优化车行路线。加快完善周边交通路网,推进G319长沙市开福区白沙河至望城区金山桥段项目金安大道段建设,增加北侧平行通道以缓解星沙联络线交通压力。结合苏托垸和白霞片区开发,适时启动长青路和苏苑路建设。结合园林生态园二期建设,考虑在园林生态园北侧或西侧增设新的出入口,将交通集散压力均衡到金安大道、长青路等周边干道,并适时提质改造捞建路,打通苗圃路,完善道路微循环,优化行车路线。
(三)关于调研论证,加强综合管理
长沙园林生态园周边缺乏常态化的交通管制措施,存在乱停以及小摊贩占道经营等乱象,来园客流剧增时,游客车辆疏散较慢。提案建议市级、区级层面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将区域内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管理范围,实现交通、环卫、城管、园林等部门的常态化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我市相关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强动静态交通管理。前期,开福区政府已开展多批次交通组织优化,重点是加强周末、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段的疏堵保畅工作,具体举措为,(1)强化日常巡查管控,发现拥堵及时调度警力现场处置;(2)针对节假日,部署多个分流疏导点位,全力保畅游客出行顺畅;(3)挖潜闲置地块,增设了部分停车位,提升停车服务水平和效率。后续,开福区政府和市区交警、城管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联动,协同指导长沙园林生态园针对节假日制定临时道路交通疏导方案,对该区域交通组织进行整体优化,挖潜闲置地块增设临时泊位,整治违规占路停放以及沿路摊贩售卖现象,密切关注长沙园林生态园周边实时交通运行情况,加强调度,确保该区域交通通行平安、顺畅。
二是推进整治行动改善周边市容环境。由市城管局牵头,具体举措为,(1)全面摸清底数,明确整治措施。指导区城管部门全面梳理排查长沙园林生态园周边市容环境乱象,形成台账,明确菜地乱象、流动摊贩、房前屋后堆物、道路两厢环境等重点问题整治措施;(2)压实网格责任,开展全域整治。进一步细分网格,明确各区域、各路段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对重点路段、整治内容的整治标准、整治要求、时间节点进一步明确,并加强调度,梳理整治难点,压实工作责任,动员各方面力量,强力推进整治行动开展;(3)强化经费保障,整治成效明显。属地采取边宣传、边动员、边整治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投入经费120万元。排查整改房前屋后脏乱差问题235处,清理垃圾堆物500余车,拆除各类亭棚53处,规范45个摊贩划区定点管理,极大改善长沙园林生态园周边市容环境。
(四)关于全域思维,培育生态旅游新业态
提案建议以生态园为龙头,汉沙公路为延长线,整合和带动汉回和沙坪共计39.6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文旅资源,形成一个集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民俗文化、观光农业等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针对这一建议,我市相关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开福区政府加强对长沙园林生态园的指导,积极引进乡村文旅项目,包括乡村民宿、非遗研学、亲子游乐、观光农业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村等品牌。设计发布踏春赏花等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强化生态园品牌影响力。
二是市文旅广电局做好生态旅游新业态培育工作,整合带动周边文旅资源,以园林生态园为核心,整合汉回民俗文化景区、沙坪湘绣小镇、河村非洲文化园等资源,在开福东北片区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生态圈,打造集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民俗文化、观光农业等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从景区景点提质、精品线路宣推、旅游产品开发、文旅活动策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长沙园林生态园及周边区域打造省会生态旅游样板地、全域文旅示范区。
感谢您对长沙市园林生态园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长沙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