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走在全面小康的路上 ——浏阳市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道
一个“个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迸发出可持续脱贫的源动力。在湖南浏阳市,这个工程带动了95%以上贫困户参与产业,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在其引路下,脱贫之后的李忠国用一把油纸伞撑起贫困户的“一片天”。今年10月,他站在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颁奖台上。
一个“十五公里就业圈”,产生了稳定脱贫的吸聚力。在浏阳,仅172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带动近200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的张功梅没想到从农民变成了画师,从家里到工作的地方走路不到10分钟,而她和50余户贫困姐妹制作的山水画却“飞”向近10个国家。
一个“四个升级打造”工程,形成了“防止返贫”的内生动力。浏阳率先探索解决防止返贫和相对贫困问题,推进了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昔日穷得只剩下石头的田溪村在磐石上做起脱贫致富文章,以一场华丽的“蜕变”实现逆袭,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这三个缩影,都折射出浏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先行探索。
成色更足的脱贫
“扶贫先扶业,持续夯实产业扶贫能够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巩固就业扶贫能够增添脱贫稳定性,让消除绝对贫困的成色更足。”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认为,越到收官之年,越要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近年来,浏阳市持续打造“个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即建设1个产业扶贫服务中心、培育10个长效产业、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基地、树立1000名产业就业脱贫典型;打造“十五公里就业圈”,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31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172个,探索长效产业带动稳定脱贫的“浏阳路径”。
今年10月17日,达浒镇椒花新村李忠国成为长沙地区第一个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个人。而5年前,他还是浏阳一名家徒四壁的贫困户。
2016年,李忠国重拾手艺制作油纸伞,申请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成立了达兴工艺品厂,进行油纸伞生产加工。仅一年多时间,他就成功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脱贫致富不忘乡邻。2017年起,他陆续与该村51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协议,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开拓市场,带动人年均增收1.15万元。2019年,他的致富工厂实现年销售额500余万元,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东非等国家和地区。
去年他盖成了两层楼房,还亲自做了一个五角红星镶嵌在楼顶上。不善言辞的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拥有精湛传统手艺的李忠国用手工织出了精美致富伞,没有任何工艺技能的农民能否描画出美好新画卷?在浏阳小河乡,你可以找到准确的答案。
地处湘赣边界的小河乡山清水秀,由于相对偏僻,贫困像影子一样附着在这块土地上,全乡5个村省级贫困村就有2个。这里属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不能发展重工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扶贫产业带动就业成为当地政府解决的首要难题。
2016年,小河乡借助独特的自然风光,开辟“旅游+文化+扶贫”的新发展模式,经过培养农民画师,在乌石、皇碑等村办起了6个农民画室,带动50余户贫困户有文化、有技能地脱贫。
目前,画室产业已成为小河乡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三大产业之一,正在向集书画产业、创作写生、书画体验度假于一体的“山水画乡”升级。
有效衔接的试点
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消除后,是否等同于扶贫工作的终结?
作为湖南省新阶段扶贫工作试点县(市),浏阳用“四个升级打造”来答好试点课题:把扶贫产业升级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品牌产业”、把扶贫网格升级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底座网格”、把脱贫典型升级打造成为乡村发展的“示范力量”、把贫困山区升级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的“精品景区”,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
沿溪镇沙龙村经过精准脱贫措施,75户221人贫困户顺利脱贫。为了防止返贫,沙龙村聚焦“一户一岗”、突出“一人一技”、发展“一村一品”,分别实现有差异性地就业、有技能性地就业、有带动性地就业。
“一户一岗”能够多渠道安排低收入人群就业,沙龙16家种植合作社将蔬菜种植分为9个环节,按环节因人设岗,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人都能找到差异性的岗位。60多岁的肖怀富腿部残疾,被安排在不需多少跑动的分拣岗位就业,出工一天能挣120元。
“一人一技”培训工程则让传统农民成为“土专家”。通过一户一产业培训基地,开展“个性化”技能培训和服务,从全村200余名基地务工人员中培育了50余名技术骨干。
“你看,我把苦瓜苗嫁接到丝瓜根上,这样苦瓜不仅抗病性高出48%、成活率高出18%、而且产量高出600-800斤/亩。”江资洪说起嫁接术头头是道,丝毫看不出是个贫困户。因有一技之长,江资洪的务工工资比别人高出500元/月。
“一人一技”“一户一岗”带动了一村一品发展,沙龙村依靠蔬菜种植获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让蔬菜扶贫产业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品牌产业。
张坊镇田溪村是浏阳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全村有贫困户212户720人。作为和沙龙村同时开展新阶段扶贫工作试点的村,它们则主打旅游产业扶贫。
田溪位于罗霄山脉,村内拥有大自然馈赠的珍宝——西溪磐石大峡谷,峡谷内遍布第四纪冰川石球石貌地质。这是以前村民眼里的“黑疙瘩”,而如今变成了游客眼里会唱歌的精美石头。
通过村民众筹成立西溪旅游发展公司,为了观赏磐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今年旅游门票收入预计破1000万元,带动包括低收入在内的农民增产增收2000万元。今年8月,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我沾了黑磐石的光,不仅在旅游公司入股分红,还种植了5亩多生态白米,最高卖到10元/斤。”易地扶贫搬迁户李有伦喜笑颜开。
李有伦口中的生态白米指的是田溪种植的品牌大米——田螺溪稻米。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在农技部门指导下,他种起了生态白米。田溪处于浏阳河源头小溪河上游,因此生态白米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加上生态种植,消失多年的田螺在稻田中成群涌现。
不仅有黑色的磐石、白色的大米,田溪还有红色的红豆杉,这幅美丽的“三色画卷”,正在将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
有了这样的美丽经济做支撑,一批脱贫成果得以巩固。在推动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浏阳正构建起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阔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幸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