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根据《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实施意见》(长发〔2022〕10号)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到2025年,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稳步实现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备,人才平台能级更加提升,招才引智活动更加精准,人才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活力更加强劲,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全面推进,为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主要举措
(一)实施“筑巢强基”行动
1.升级人才政策体系。持续落实“自贸区45条”“乡村8条”,升级人才政策22条。围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台《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突出科学家、企业家、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师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引进、培养、支持、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高标准建成麓谷人才小镇。支持长沙高新区建设麓谷人才小镇,重点抓好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人才大厦和北京大学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平台建设。升级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高端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服务,做大人才智能招聘市场。高标准建成尖山湖人才公园、人才广场、人才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充分运用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作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把麓谷人才小镇建设成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地。(责任单位:长沙高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协)
3.加快建设松雅湖国际科学城。支持长沙经开区、长沙县共建松雅湖国际科学城。支持高校科创中心进驻,引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创新平台、国家级产业研究中心落户,建设松雅湖智算中心、海创中心。全面提质国际人才港,做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支持玮希国际学校扩建扩容、提质提档。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国际人才驿站、人才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活圈。(责任单位:长沙经开区管委会、长沙县人民政府、自贸区长沙片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加速建设海归小镇。建设好洋湖先行区和大泽湖核心区,完成海归小镇的整体设计,运营好大泽湖·海归小镇展示中心,加大青年海归人才集聚。建成研发中心、国际医疗部、湿地公园等项目。推进海归体育中心、海归文化活动中心、国际人才教育中心建设。实现“一年快启动、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目标,量身打造一座生态、智慧、活力、宜居、宜业之城。(责任单位:望城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5.精致打造国际人才社区。统筹推进一批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以洋湖·卓伯根为重点,高标准建设洋湖国际社区、洋湖国际人才驿站和外国专家书屋。丰富东澜湾社区人才服务内涵,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活区,全方位营造适合国际高端人才创业发展的“类海外”环境。(责任单位: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岳麓区人民政府、雨花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行动
6.重点建设战略创新平台。聚焦工程机械、储能新材料、现代种业、先进计算及信息安全、视频文创、先进技术、生物医药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和岳麓山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打造世界级或国家级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探索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实验室联盟。支持加快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深化创新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载体建设,提升各类企业对人才的承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协)
7.重点建设产教融合平台。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循序渐进、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资源整合,支持办好人工智能训练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构建产教融合、政企协同、育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支持加快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推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支持组建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学院,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支持市属院校、科研院所、医院、文旅等事业单位加大博士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旅广电局、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长沙县人民政府、雨花经开区管委会、天心经开区管委会〕
8.重点建设人才创业平台。支持中国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大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一批跨境电商、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小语种等人才孵化基地。以众创空间、孵化器为重点,促进科研、金融、法律、中介服务和其他创业资源有机结合。倡导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主业、延伸产业人才链条,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科创人才生态圈。(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协)
(三)实施“汇智聚才”行动
9.突出靶向引才。围绕22条产业链和重点项目,突出技术引领作用,实施科学家引航工程、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紧缺急需人才集聚工程,加大先进技术科研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揭榜挂帅”精准引才,梳理“卡脖子”技术需求清单,对揭榜成功的人才团队给予奖励支持。支持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和湖南大学创建自主可控人才大数据国家实验室,助力企业精准引才。支持湖南湘江新区、中南大学联合企业共建数字健康产业基地,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孵化高端产业项目,培养综合产业人才。统筹实施“智汇潇湘、才聚星城”活动,突出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制订发布引才供需目录,集中开展引才活动。深化校园巡回招聘行动,组织线上专场引才,举办系列考察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数据资源局、团市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
10.突出校地合作。支持园区与海内外高校开展全方位就业合作,大规模开展大学生来长实习活动,对实习实训大学生给予生活补贴。重点发掘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知名学校杰出校友资源,构建常态化校友联系机制。深化长沙杰出校友创新创业对接座谈会,招引校友企业落户长沙。持续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团社会实践、全国高校学子长沙体验交流和创业就业夏令营等活动,确保取得更大实效。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团市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及相关园区管委会〕
11.突出柔性引才。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退休返聘、技术入股等柔性方式引进人才。积极对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高水平人才高地,设立联络站,招募一批“引才大使”“城市合伙人”。支持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等重大会展,加大引智力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协、自贸区长沙片区管委会及相关园区管委会〕
(四)实施产业人才培育行动
12.夯实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进创业园建设,遴选优秀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助,吸引和留住更多高校毕业生在长创新创业。扩大竞赛工种范围,深入实施“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活动暨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建设一批高级工程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乡村名匠工作室、文艺名家工作室、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支持雨花经开区建设长沙国家工匠院。设立企业“小荷”人才项目,培育本地企业青年科技人才,推动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更大力度吸引出站博士后留长。(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雨花经开区管委会)
13.提质人才交流培训。组织和支持举办高端学术活动、创新创业研修班、创新创业合作论坛等品牌活动,支持各类人才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技术交流和研修深造,加强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企业家培训,重点面向“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链主型”企业,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重点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协〕
14.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校地人才双向交流,与在长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动机制,每年从市直部门、区县(市)和园区选派一批专业型干部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探索与国际国内人才研究领域的知名机构或团队合作,共同推进智库建设。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或离岗创办企业,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带专利、项目、团队在长创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
(五)实施人才安居乐业保障行动
15.强化住房保障。加强人才安居供需对接,支持区县(市)、园区对人才住房进行统筹规划、重点保障。加大院士专家楼、各类人才公寓和青年人才驿站供给力度。持续实施租购房补贴、生活补贴、公积金等政策,探索人才安居租购并举模式,形成“货币补贴+免费居住”的保障体系。支持株洲、湘潭认定的重点优势产业高层次人才在长沙享受购房同等保障政策。(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长沙住房公积金中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相关园区管委会)
16.优化人才服务。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强服务、资源和功能集成。积极引导金融、法律、人力资源等高端服务机构入驻,完善成果展示、项目对接等功能。对与长沙合作的院士颁发“长沙院士卡”,提供专属服务。在重点产业设立“人才链长”,配备“人才专员”,实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实现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17.深化排忧解难。围绕初创型人才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和政策宣讲,征集梳理企业技术、金融、人才等方面需求,专班跟踪、协助,精准对接服务。围绕成长型人才企业,建立常态沟通机制,量身定制专属服务方案,加大“优才贷”等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成熟型人才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帮助企业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助推企业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政府金融办)
三、组织保障
18.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健全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述职评议制度,提高人才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实各级人才工作力量。〔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19.加大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适度增加人才发展专项投入,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与各级财政共同统筹保障资金。充分发挥产业投资、信贷风险补偿等基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市场资源,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0.实施考核评价。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评估、年度监测等机制,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督查检查、跟踪分析,即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完善人才发展目标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实现。(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