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2023年长沙市委一号文件 要点解读_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首页 > 市政府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政策规划

2023年长沙市委一号文件 要点解读

来源:长沙观察 发布时间:2023-02-21 13:44 字体大小:

2月20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做好2023年“三农”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文件部署,长沙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守住保障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底线,统筹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长沙打下坚实基础,奋力打造农业强国、农业强省的市域样板。

一号文件 要点速读

1.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2.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11万吨以上

◆早稻面积稳定在143.8万亩

◆发展早稻集中育秧96万亩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

◆落实市级成品粮储备43000吨、县级成品粮储备7200吨

◆在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建设4个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

◆生猪年出栏数量保持在360万头以上

◆新建油茶丰产林10万亩

2.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18.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

◆加快椒花水库建设

◆清淤“中梗阻”渠道80公里、建设连接渠道20公里

◆铺排清淤整治骨干山塘200口、一般山塘300口,新增和扩容500万方

◆新建小型沟渠281公里、机埠95个、闸坝86个

◆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渔业养殖、饲料加工、农机四大领域安全提升行动

3.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支撑

◆支持加快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建设

◆提质改造芙蓉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中枢、两平台、四基地”

◆省级以上种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个以上

◆培育壮大农机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

◆创建省级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县

◆加快长沙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

◆构建多层次乡村人才体系

4.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

◆支持长沙绿茶、宁乡花猪、浏阳油茶、望城荷花虾、特色蔬菜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十亿元镇

◆创建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持续打造长沙“乡味一桌菜”品牌

◆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50个

◆深入发展院士农业

◆选派3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

◆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3300亿元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

◆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星级休闲农业庄园

◆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超过6000万人次、收入超过500亿元

◆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5.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建设10个郊游型等特色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200个示范型美丽宜居村庄

◆创建一批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水美湘村

◆落实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改革,推动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

◆新建乡镇污水配套管网30公里

◆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00公里、打造市级美丽农村路200公里

◆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8%

◆建制村千兆光纤通达率和5G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98%、95%以上

◆打造50个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

◆新改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80个

◆优化提质4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35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新建名师农村工作站10个

◆新改(扩)建5家乡镇卫生院和20家村卫生室

◆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50家

◆提质改造村级儿童之家35家

6.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深入推进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打造法治乡村示范样板

◆推进国家文明村镇全域创建

◆持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建设100个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送戏下乡进村(社区)500场

7.打造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先行区

◆支持8个省定对口帮扶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点帮扶七大领域支持龙山县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6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建设全省十大特色产业县

◆培育100家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

8.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实行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

◆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市级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

◆落实土地出让收益优先支持农业农村政策

◆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百社帮百村”行动

◆建立乡村振兴参与激励机制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围绕粮食安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增收致富等百姓关心的话题,先来听听权威部门对文件的解读。

文件指出“坚决扛稳两个责任,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四高”领导小组副组长夏礼明认为,作为人口过千万的省会,城市化率较高,决定了耕地面积的上限。要立足破解粮食需求增加和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千方百计稳住粮食生产面积,主攻粮食单产,通过科技手段多增产、多增收。既要立足长沙,守好一亩三分地;更要跳出长沙,站在服务全省、全国粮食安全大局的高度,谋划创新、发展产业、树立标杆。

▲湖南农大等单位的专家们在长沙县金井镇的稻田中测产(资料图)

2022年,长沙市农业农村局谋划了“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工作,联合柏连阳院士创新打造3个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平均增产35.47%,总结出整好田、选好种、育好秧、施好肥、防好病、全程机械化“五好一化”先进适用技术,依靠提高单产保产能的可行性得到验证。

文件部署: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开展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合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巩固传统双季稻产区产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2.3万亩以上,其中早稻面积稳定在143.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11万吨以上。发展早稻集中育秧96万亩。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

“今年我们将深化粮食‘四高’试验示范作为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打造建设4个千亩核心示范片、4个万亩综合试验区、40万亩辐射带动区,大力推广‘五好一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增粮的多项措施,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夏礼明表示。

其它保障措施也在同步跟进。

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和菜用红薯、秋马铃薯、蚕豌豆等特色杂粮。支持各区县 (市)打造省级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鼓励规模种植主体建设 “一企一片一种”优质稻标准化基地,发展粮食订单生产。

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落实市级成品粮储备43000吨、县级成品粮储备7200吨。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细化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举措。

▲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戴雄泽在浏阳市达浒镇指导蔬菜种植(资料图)

增强重要农产品保供综合能力。严格落实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中央、省关于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具体要求。落实“优质湘猪”工程,突出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生产,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年出栏数量保持在360万头以上。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量提质肉牛肉羊产业,壮大特色畜禽产业。发展现代生猪屠宰产业,积极推进家禽、牛羊集中屠宰。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加强常年菜地建设,抓好本地市场常见消费品种和叶类蔬菜种植,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发展高质量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扩大设施渔业、休闲渔业产业规模。推广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蔬菜综合保险。

扩大油料生产。充分挖掘冬闲田种植油菜潜力,发展“稻油”“稻再油”模式,推广 “三高两低”油菜品种,打造万亩油菜生产综合示范片,全市油料作物面积稳定在97.7万亩以上。加快打造百亿油茶产业,支持高标准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新建油茶丰产林10万亩。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减量替代产品和技术。

文件部署:

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深入实施 “田长制”,建立“田长制”调度机制和交办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带图斑位置实现全市耕地保护目标全覆盖。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由自然资源规划、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加强新增耕地全过程管理,严肃追责新增耕地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严格控制耕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地。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巩固抛荒治理成果,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落实利用优先序,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防止耕地 “非粮化”。建立耕地保护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耕地 “云保护”。扎实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

扩面提质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严格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标准完成18.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一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广小田改大田,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水田面积和粮食产能指标收益统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贷联动等投融资模式创新力度。建立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机制。

▲春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料图)

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椒花水库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统筹建设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提升旱涝灾害防御能力,提质改造敢胜垸、水塘垸等堤防,全面完成现有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时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全面疏通农田水利 “毛细血管”,实施沟渠、闸坝和山塘清淤整治工程,市级铺排清淤整治骨干山塘200口、一般山塘300口,新增和扩容500万方;清淤 “中梗阻”渠道80公里、建设连接渠道20公里;新建小型沟渠281公里、机埠95个、闸坝86个。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鼓励社会资本、集体经济组织参与 “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提升农业安全发展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渔业养殖、饲料加工和农机四大领域安全生产提升行动。落实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增强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和植保植检队伍力量,抓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治。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服务,推进预警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快推进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农业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农业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大农业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文件部署:

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支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加快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提质改造芙蓉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中枢、两平台、四基地”,省级以上种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个以上。实施优势种业企业培育行动,推动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以优势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为主体,扎实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力争优质绿色超级稻、镉低积累水稻、 “双高”油茶、风味辣椒、优质抗逆鱼类、地方猪种配套系等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开展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建设新型研发转化平台,促进 “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实施优质品种展示推广示范,筛选发布特色产业主导品种。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鉴定评价,做好资源创新共享应用。严格种业监管执法,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落实设施农业提升行动,扩大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农业面积,完善工厂化育苗等配套设施,建设设施种植、设施畜禽水产示范基地。持续推进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先进适用小型农机装备研发。培育壮大农机头部企业和 “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落实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持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升粮油、畜牧、水产、经济作物等产业关键环节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创建省级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县。推进农田、果园、菜园、茶园、花卉苗木基地宜机化改造和机耕道建设。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花木产业示范园为重要载体,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种养殖业智能化升级,强化水肥一体化、环境控制智能化、饲喂自动化等技术装备运用。加快长沙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数据采集的广度、深度,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设覆盖全域自然资源、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底图,构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现状数据库、规划数据库、产业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六大数据库。研究大数据在管理决策、农业生产、市场营销、分析预警、金融保险等场景应用。

构建多层次乡村人才体系。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构建高中初级人才竞相发展的乡村人才队伍。依托人才强市战略,加大院士及其团队引进力度,打造全省领先、国内知名的农林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组建 “三农”智库。落实乡村产业人才政策,统筹抓好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农村青年 “领头雁”、乡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设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立乡村招才引智引资制度,推动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乡创业,引导有资金和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制定全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 “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 “一县一特”,支持长沙绿茶、宁乡花猪、浏阳油茶、望城荷花虾、特色蔬菜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十亿元镇,创建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支持雨花区加快湖南省花木产业示范园和花卉博览园建设。支持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持续打造长沙“乡味一桌菜”品牌,支持创建省级地方名优食材和名菜、农产品名牌、餐饮名店、食品加工名企、湘菜名县、湘菜名厨。深化农业生产 “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新增 “两品一标”农产品50个。建设 “信用农安”信息系统,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乡镇选树。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0家、110家、230家以上。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育省级示范区域性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等服务,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将深入发展院士农业作为重要举措之一。

发展院士农业,长沙具有院士人才聚集的天然优势。据统计,长沙拥有官春云、印遇龙、刘少军、刘仲华、柏连阳、单杨、邹学校7位农业院士、1位林业院士——吴义强,涉及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林业种植等多个产业,农业科研实力居省会城市首位。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运用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院士农业,促进校地合作,重点推动院士及其团队与企业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在长沙试验、推广、应用,努力突破农业生产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等瓶颈。

“长沙院士农业项目实施以来,院士及其团队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在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处长易万里介绍,比如,邹学校院士领衔,2022年开展蔬菜生产高产量、高品质、新品种、新技术“双高双新”试验,效益显著,项目区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最高产值达到3万元以上,平均效益提高15%左右。葛家鸡肠子辣椒在邹学校院士指导下,实现全镇辣椒产业增收500多万元。印遇龙院士牵头,开展不同日粮生猪养殖对比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优化熟料配方和饲养模式生产的猪肉,具有口感风味好,营养价值高、健康因子多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对高品质猪肉的消费需求。浏阳北盛乌龙渔场在刘少军院士指导下繁育新品种,收益同比增长15%。

▲2022年6月1日,岳麓山水产种业创新中心——乌龙渔场基地暨刘少军院士团队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浏阳市北盛镇乌龙渔场举行。

文件部署:

深入发展院士农业。继续支持省内外农业院士来长设立工作室 (工作站),推动院士及其团队的创新成果率先在长沙推广应用。深化 “院士+产业+项目+基地”发展模式,推广蔬菜 “三新三高”试验示范和生猪养殖对比试验成果,新实施一批院士农业试验项目,建成一批院士农业基地。支持农业院士、科研院所、农业企业根据产业需求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服务链,组建水稻、蔬菜、畜牧、水产 (含稻渔综合种养)、花卉苗木等产业专家服务团队,落实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计划,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加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范围,选派3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实现由农业种养殖向全产业链覆盖。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分拣、冷藏、保鲜、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深入推进粮油、肉类、乳品、茶叶、休闲零食等产业精深加工,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3300亿元。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原材料本地化程度,引导龙头企业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支持望城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园、长沙县北部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宁乡经开区和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壮大农产品加工市场主体,推动企业 “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提档升级,持续培育农产品加工上市企业,扩大农产品加工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规模。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发布一批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提质打造不同主题乡村民宿,建设乡村民宿度假区。完善研学体验、森林康养等产业链条。创建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超过6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500亿元。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支持乡镇打造摄影等文创基地;推进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利用,支持各地举办特色乡村文旅节会,开发传统农事体验、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乡村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实施 “数商兴农”和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过90亿元。办好农民丰收节、中国中部 (湖南)农业博览会、湖南省花木博览会和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介。

▲水利的果园,新型职业农民直播卖黄桃、梨子等水果。(贺再亮 摄)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助力长沙无碳城市建设,协同推进农村降碳、减污、扩绿,着力整治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加快自然生态修复,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水平。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肥和有机肥推广应用,保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药减量。因地制宜发展 “一筒双芯、双季双诱”等绿色防控模式。开展秸秆有序焚烧研究。建立健全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处理体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深化落实 “河湖长制” “林长制”,推进 “一江一湖六河”综合治理,建设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20个,完成小微湿地保护修复4个,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17.43万亩。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推进长沙县、浏阳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巩固长江 “十年禁渔”成果,规范垂钓管理,科学做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和监测。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规范管理 “异宠”交易与放生,加强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市委一号文件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列为重要任务目标之一。

▲光明村一隅(蔡石姣 摄)

截至2022年底,长沙市已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724个,成果丰硕。在市委一号文件里,创新提出今年要建设10个郊游型等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就是既要“建设好”又要“经营好”美丽宜居村庄,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合起来部署,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坚持按照二十大报告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目前长沙消费迅速复苏,乡村休闲旅游生机勃勃。在长沙,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建设可满足市民乡村休闲旅游‘一站式服务’,是引导城市的消费下乡,实现城乡资金、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金桥’。”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谢文表示,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怎么建,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并且准确把握市民需要什么、乡村拥有什么、未来建设什么的主攻方向。下阶段,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确定建设类型、建设标准,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由点及线连片建设,建设10个郊游型等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建成200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实施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重点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星级休闲农业庄园等等,发挥美丽宜居村庄的综合效益。

同时还将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推广乡镇 “一师两员”制度,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建立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责任清单,明确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分工。坚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美丽宜居村庄创建。

环卫改革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人居环境如何实现有整治向常治蜕变,一直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一号文件显示,2023年,长沙将落实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均衡化、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环卫工作专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格局。

从重面子到面子、里子兼顾,从重建设到管理、服务并举,长沙将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与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户有“蓝桶”,保洁员有“蓝车”,村有“蓝屋”,县有“蓝岛”……今后,在长沙的乡间田野,伴随着“小蓝”的上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题有望得到破解。

“改革将聚焦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城乡环境垃圾收运处理、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投入等方面,破解制约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瓶颈和短板,回应乡镇、村等基层单位热切期盼,惠及长沙广大农村居民,也标志着长沙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阶段步入常态化公共服务管理阶段。”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谢文表示。

▲浏阳市中和镇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资料图)

文件部署: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落实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均衡化、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环卫作业专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格局。湖南湘江新区和各区县 (市)要将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检查评比。加强改厕质量管控,推动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加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整治。提质增效乡镇污水处理厂,新建乡镇污水配套管网30公里,完成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推动农村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县域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00公里,打造市级美丽农村路200公里。指导宁乡市创建 “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加强乡村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8%。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建制村千兆光纤通达率和 5G 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 98%、95%以上。? ??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设施管理,打造50个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覆盖。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新改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80个。逐步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有序推进村庄亮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提质4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35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农村学校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建设率达到94%;力争每个乡镇办好2所公办幼儿园;每个区县 (市)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或普特融合学校。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和人才津贴政策。新建名师农村工作站10个。深化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增效行动,新改 (扩)建5家乡镇卫生院和20家村卫生室。加强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及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完善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全面推行精准救助,实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 “应保尽保”。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50家。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建立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协同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提质改造村级儿童之家35家。大力开展爱残助残专项行动。

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主题培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从青年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青年骨干、外出务工优秀青年、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和党建、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机制。加强清廉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全面开展村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每名村民代表一般就近就便联系5—15户,形成 “村 ‘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村民”联动体系。培育扶持公益慈善、志愿者服务等社会组织,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创建国家、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规范运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减负工作事项清单,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化。落实村规民约监督执行机制,推动村级议事协商规范化运行。全面落实 “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民情恳谈会、屋场夜话等各类协商议事活动,贯彻落实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深入推进 “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创建,打造法治乡村示范样板。组织开展大学生 “送法下乡”“千 (律)所联千村”“农村法治宣传月”等活动,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发挥村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矛盾纠纷基础作用,建设平安乡镇和 “三零”村。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乡村治理经验总结,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模式。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农村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国家文明村镇全域创建,提高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镇覆盖率。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全域覆盖。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乡风文明正向引导。

全面繁荣乡村文化。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100个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送戏下乡进村 (社区)500场。挖掘乡村文艺人才,引导城市文化人才下乡,扩大镇村特色文艺队伍规模,支持自办 “乡村春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征文、摄影、短视频拍摄等群众性文化赛事,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乡村文化活动品牌。

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打造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先行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强化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加大农户自主申报宣传引导力度,落实提高监测年人均纯收入基准线要求,做到应纳尽纳。实行脱贫群众分类管理,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紧盯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抓好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将60%以上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重点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推进望城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建设。落实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确保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规模和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数量不减,确保 “雨露计划”毕业生及时就业,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综合做好各类帮扶。做好对口帮扶,支持8个省定对口帮扶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 《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重点帮扶七大领域支持龙山县推进乡村振兴;各地各部门要加大与龙山县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协作力度。有省定对口帮扶任务的7个区县 (市)要全面完成年度对口帮扶协议工作内容,高水平发展 “共建园区” “飞地经济”等产业帮扶新模式。加强驻村帮扶和干部结对帮扶,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落实“一户一帮扶计划、一月一入户走访、一季一收入核算”帮扶行动。深入开展 “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消费帮扶。

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现6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更新改造低效物业资产,打造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优质产业载体。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机推广、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联合、项目开发、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联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落实允许村集体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政策。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鼓励 “党支部+村级供销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序推进村 (居)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账”管理改革。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控制村级新增债务,分类分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

做强做优县域经济。推动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在县域经济百强排名和年度考评排名中争先进位,建设全省十大特色产业县。实施产业强县富民工程,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加快县域园区、经济强镇发展,辐射带动一批主业突出的现代产业园、科技园、精品特色产业小镇、产业强镇。支持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向周边县域转移布局。扎实推进浏阳市、宁乡市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建设。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 “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100家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鼓励和支持发展 “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结合群众务工需求,在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支持农民创新创业,按规定落实返乡创业群体的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积极准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认真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衔接,优化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建立闲置农房信息发布制度,探索宅基地 “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依法保障进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强农民维权监管综合检查和专项整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加强党对 “三农”工作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湖南省贯彻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等要求,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区县 (市)党委书记主要精力要抓乡村振兴工作,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刻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加强各级涉农干部工作能力培训,打造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力的 “三农”干部队伍。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实行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湖南湘江新区和各区县 (市)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扎实推进年度重点任务,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继续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单项指标列入湖南湘江新区、各区县 (市)、相关市直部门绩效考核范围,纳入市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督查,开展现场观摩等活动,推进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体系,开展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支持浏阳市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加快打造市级乡村振兴样板乡镇。

加大要素投入保障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农业农村政策,2023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达40%,且计提数不低于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6%。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落实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促进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推广保单质押、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活畜禽抵押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扩大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受益范围。保障乡村振兴合理用地需求。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减挂钩产生的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农村发展用地需求。落实单列乡村振兴专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将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村产业等乡镇、村建设用地纳入乡村振兴计划指标统一管理。

汇集乡村振兴强大力量。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各地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基金引导作用,联合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发起成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开展好 “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发挥工商联、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 “万企兴万村” “百社帮百村”行动,广泛动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参与激励机制,组织部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在评选荣誉称号、选树标杆典型时,继续对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实行单列。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在长沙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呼之欲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
2023年长沙市委一号文件 要点解读
154315
政策规划
新闻稿
长沙观察
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