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10:00:00来源:长沙市财政局
长沙市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政府预算公开目录
?
第一部分:关于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二、落实人大预算决议和财政改革发展情况
(一)强化财政政策功能,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二)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支持打造“三个高地”。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三)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四)强化民生保障职责,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五)强化管理改革措施,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三、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二)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三)2023年主要支出政策
1.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支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支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5.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四)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五)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六)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七)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四、扎实做好2023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一)加力推进财源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骨干税源。
(二)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三)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能。着力构建全方位管理格局。
(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类风险。严防债务风险。
?
?
第二部分: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政府预算报表及相关说明
附件1:2023年预算公开附表
附件2:2023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编制说明
附件3:2022年底长沙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表
附件4:2022年长沙市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汇总表
附件5:长沙市举借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附件6:2023年度转移支付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附件7:2023年度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
关于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与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22年12月28日在长沙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长沙市财政局
?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提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根据预计完成数(下同),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1.8亿元,比上年增加13.49亿元,增长1.13%,剔除减免缓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93.77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15.98亿元(含再融资债券),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03亿元,调入资金178.18亿元,上年结转69.56亿元,收入合计1994.32亿元。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48.53亿元,比上年增加6.94亿元,增长0.45%;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53.15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0.65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93亿元,结转下年75.06亿元,支出合计1994.32亿元。收支平衡。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市本级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亿元,比上年增加4.74亿元,增长1%,剔除减免缓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01.02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45.23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86.2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亿元,调入资金51.06亿元,上年结转14.51亿元,收入合计1100.04亿元。
市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0.4亿元,比上年减少49.45亿元,下降8.68%,主要是省级先行垫付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年底需从市县扣回,导致上解上级支出增加,实际用于市本级的支出减少;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24.03亿元,补助下级支出253.29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9.39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支出49.21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亿元,结转下年0.72亿元,支出合计1100.04亿元。收支平衡。
市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具体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25亿元,增长0.28%;教育支出70.95亿元,增长2.13%;科学技术支出41.77亿元,增长18.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72亿元,增长1.34%;卫生健康支出20.23亿元,增长7.6%;农林水支出14.49亿元,增长6.54%。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市本级预备费情况。2022年市本级预算安排预备费6亿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自然灾害及不可预见的政策补贴等。
(2)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22年底从政府性基金结余及一般公共预算结余中安排23亿元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达到23.44亿元,纳入以后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3)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强化“三公”经费执行监控,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0.8亿元,较年初预算节约0.47亿元。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65.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1.06亿元,下降14.53%;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57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80.5亿元,调入资金2.97亿元,上年结转101.62亿元,收入合计1555.91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89.27亿元,比上年减少104.76亿元,下降7.51%;加上专项债务还本支出89.3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49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01.57亿元,结转下年75.28亿元,支出合计1555.91亿元。收支平衡。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62.1亿元,比上年减少150.18亿元,下降24.53%;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38亿元,下级上解收入0.14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07.13亿元,上年结转51.47亿元,收入合计825.22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4.41亿元,比上年减少18.03亿元,下降3.52%;加上上解上级支出0.45亿元,补助下级支出58.82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4.42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180.1亿元,调出资金26.47亿元,结转下年0.55亿元,支出合计825.22亿元。收支平衡。
(三)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82亿元,比上年增加0.65亿元,增长5.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23亿元,上年结转0.43亿元,收入合计12.48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68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增长4.7%;加上调出资金5.66亿元,结转下年0.14亿元,支出合计12.48亿元。收支平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77亿元,比上年减少0.03亿元,下降0.3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22亿元,上年结转0.16亿元,收入合计10.15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27亿元,比上年减少0.08亿元,下降1.5%;加上调出资金4.59亿元,补助下级支出0.22亿元,结转下年0.07亿元,支出合计10.15亿元。收支平衡。
(四)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37.29亿元(含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下同),比上年增加29.59亿元,增长9.62%。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3.46亿元(含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下同),比上年增加40.58亿元,增长16.05%。年末滚存结余447.28亿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8.78亿元,比上年增加18.33亿元,增长7.62%。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21.49亿元,比上年增加32.13亿元,增长16.97%。年末滚存结余322.26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03亿元,支出23.14亿元,滚存结余50.1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0.71亿元,支出61.7亿元,滚存结余5.4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67.7亿元,支出120.26亿元,滚存结余316.1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4.52亿元,支出42.91亿元,滚存结余41.1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8.25亿元,支出18.65亿元,滚存结余13.66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5.08亿元,支出26.8亿元,滚存结余20.8亿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全市发行新增政府债券315.85亿元(一般债券24.65亿元、专项债券291.19亿元),再融资债券179.95亿元,共计495.8亿元。预计至2022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2870.33亿元,控制在省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内。
2022年市本级发行新增政府债券70.24亿元(一般债券7.62亿元、专项债券62.62亿元),再融资债券93.81亿元,共计164.05亿元。预计至2022年底,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1367.93亿元,控制在省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内。
二、落实人大预算决议和财政改革发展情况
2022年,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审查意见要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民生和重点领域经费保障,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类风险挑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财政政策功能,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按照应享尽享、能快则快的原则,加速推动退税减税“大礼包”直达市场主体,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过380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56亿元,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出台提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降低参与政府采购门槛和交易成本等系列措施,搭建“银政企”桥梁,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中小企业凭中标(成交)的政府采购合同即可从银行获取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全年累计向供应商授信315笔,发放贷款5.65亿元。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健全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三农”。全年预计为4000余户小微、“三农”企业提供担保40亿元。发挥助企纾困政策作用。投入资金28.4亿元,落实纾解市场主体困难稳定经济运行等若干政策,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上市的激励作用,投入资金5000万元支持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二)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支持打造“三个高地”。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投入资金50亿元,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人才引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长沙市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专项政策,支持召开2022世界计算大会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推进中联智慧产业城、三安光电二期、星朝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投入资金6亿元,重点支持“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累计安排大科城建设发展专项资金超7亿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立首期3亿元的成果转化母基金和1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补资金,助力1000余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约40亿元,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支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支持开放型经济“1+7”“外资16条”等系列政策,安排资金2.47亿元,支持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安排资金7.22亿元,支持中欧班列(长沙)、长沙国际货运航线建设,稳定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统筹资金5.72亿元,支持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促进自贸区改革创新、产业升级、平台提质。安排资金7900万元,支持长沙市重点会展项目,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开放度。
(三)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抢抓中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机遇,扎实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申报和争取工作,2022年全市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91.19亿元,保障长沙机场改扩建、轨道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等98个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撬动社会投资达2060亿元。加快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轨道交通项目资金31亿元,保障项目运营以及新线路(6号线)如期开通。安排资金32亿元,保障兴联路过江通道、湘雅路过江通道、暮坪特大桥、红旗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生态环保资金67亿元,重点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环保突出问题整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安排资金41.2亿元,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油茶新造。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制定从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计提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实施方案,确保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投入粮食专项资金3385万元,足额安排粮食风险基金1.26亿元,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统筹整合资金超20亿元,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持续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出资4000万元参与设立湖南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
(四)强化民生保障职责,持续增进人民福祉。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1164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5%。支持稳岗就业和扩大消费。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投入资金12.64亿元,推动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十六条措施落实。安排资金6.98亿元,支持实施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助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800余人。支持开展2022年长沙市四季主题促消费系列活动,落实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恢复执行购买二套房契税优惠税率政策,着力稳住大宗消费。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投入资金近20亿元,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城乡学校新建、改扩建,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整合资金1亿元,支持首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筹措资金2000万元设立体育事业发展专项,支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9亿元,支持方舱医院、后备定点医院和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设,扩容床位资源。安排2.3亿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落实药品零差率制度。安排5130万元,支持免费开展孕产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等健康民生项目等。支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长沙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实现“18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实现“19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水平提高至每人每年610元,财政补助28.89亿元。
(五)强化管理改革措施,提升财政治理效能。长沙财政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荣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2022年长沙市财政多措并举稳经济大盘的典型经验获得省政府大督查通报表扬。着力加强财政管理。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推出过紧日子9条措施。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规则,确保市级“三公”经费决算不超预算和上年决算。全面启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义务教育等36项基本民生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管理。扎实推进代理记账行业秩序整顿,深入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抓好问题整改。深入推进财政改革。调整优化市与湘江新区、望城区体制结构,理顺市与区财权事权、债权债务等投入机制,建立协调议事制度。按照“用、售、租、融”的处置原则,持续推进盘活存量资金、资产、资源,预计全年实现盘活“三资”收入240亿元。财政评审实现2021年度进窗项目清零目标,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收缴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限时办结制,成功开具第一张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探索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新机制,全面履行我市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出台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对绿心生态奖补办法等政策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进一步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对市本级204个项目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资金393.65亿元。率先全省开展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涵盖政策152个,涉及资金73亿元。切实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对整体和单个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为“中”及以下的,在编制2023年预算时分别核减20%、30%。兜牢财政风险底线。坚持执行“一债一策”和常态化监测预警,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开展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对区县(市)经营性债务全面核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评估论证。主动接受人大审查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全市债务管理情况,各级各类债务风险等级控制在合理区间。对区县(市)财政“三保”支出实施预算编制事前审核,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并足额保障。建立库款管理联动机制,对市级单位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实行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完善内控制度。
总的来看,2022年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是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以及代表委员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财源根基有待进一步夯实;部分领域支出结构僵化固化,刚性、新增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地区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不到位,影响债券使用进度和资金效益;一些部门(单位)过紧日子意识尚未牢固树立,支出不讲绩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全市财政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沙开好局起好步。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但是,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长沙与全国、全省和其他城市一样,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从财政收入看,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增长较为乏力,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存在,大宗消费持续低迷,新兴产业支撑不够,财政收入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保持较高增速的难度加大。从财政支出看,基本民生、教育、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只增不减,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加强保障,经济社会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不断加大。总体来看,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财政紧平衡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切实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可持续发展。
(二)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财政经济形势,2023年预算编制的总体要求是:以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基于上述总体要求,2023年财政工作将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结构优化,强化重点领域保障。预算安排优先支持保工资、保基本民生、保风险防控等工作,刚性支出保障到位后,再安排其他事业发展支出。
2.坚持以收定支,强化零基预算理念。按照“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原则安排预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确保全年收支平衡的同时,维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
3.坚持总额控制,严格控制新增支出。预算支出原则上实行“总额控制”,需要新增资金的项目,实行内部平衡。进一步加大支出政策清理整合和有序退出力度。
4.坚持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质效。落实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要求,谋划推出一揽子加强和改进财政管理的创新举措。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三)2023年主要支出政策
2023年预算安排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财政政策功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1.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支持经济发展放在实体经济上。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支持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建设,持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壮大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支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配套服务链,支持构建协同联动、立体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大财税、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支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长沙,引导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支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推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强化财政资金统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多措并举筹集资金,支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三区两山两中心”、十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支持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加强重大人才工程、人才计划、人才项目经费保障,落实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支持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
3.支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聚焦“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村)”,推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支持扩大内需。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支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优化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优化专项债券投向领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市。支持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政策和资金集成,支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支持发展数字贸易,加快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4.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在长就业创业。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能力建设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支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支持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深化文旅名城专项行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
5.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长沙。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持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建立健全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支持开展国土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财政政策措施和资金安排,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基础能力建设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持绿色低碳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
(四)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5.93亿元,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8.76亿元。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5.75亿元,同口径增长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2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15.4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亿元,调入资金30.82亿元,上年结转0.72亿元,收入合计967.78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6.83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53.58亿元,补助下级支出266.52亿元,结转下年0.85亿元,支出合计 967.78亿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6.83亿元)主要项目为: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19亿元,增加2.29亿元。主要用于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支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12345”热线坐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支出。
2.国防支出0.36亿元,增加0.03亿元。主要用于人防工程建设。
3.公共安全支出41.54亿元,增加1.9亿元。主要是保障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正常运转,支持智能交通三期续建、雪亮工程、监管场所给养、长桥星沙强戒所合并搬迁等项目。
4.教育支出72.69亿元,增加6.13亿元。主要用于新增市直学校的教师人员经费、运转及建设支出,落实学生资助资金等。
5.科学技术支出32.86亿元,增加3.3亿元。主要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业投资基金统筹力度,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9.03亿元,增加0.2亿元。主要用于促进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发展、文旅融合及体育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02亿元,增加2.83亿元。主要是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及人才政策奖励补贴发放,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体补助、社区治理补助,支持退役军人安置优抚等。
8.卫生健康支出21.39亿元,增加1.14亿元。主要用于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健康民生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智慧医疗建设项目等支出。
9.节能环保支出17.58亿元,增加0.46亿元。主要用于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保障、低碳发展、环境监测监察等支出。
10.城乡社区支出173.91亿元,增加6.63亿元。主要是PPP可行性缺口补助增加较多,城乡社区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过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更新及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农民安置房小区公共安全提升等工作。
11.农林水支出21.61亿元,增加1.42亿元。主要是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标准化山塘清淤整治冬修水利建设、森林防火的投入,持续提升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县一特油茶花木建设等工作。
12.交通运输支出20.74亿元,增加0.18亿元。主要是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水运事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干线公路建设与养护等工作。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5.51亿元,增加0.5亿元。主要是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补贴等。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5.7亿元,增加0.14亿元。主要是加大对我市招商引资的投入,支持开放型经济、商贸产业、会展产业等发展,推动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和国际通道建设。
15.金融支出1.02亿元,增加0.48亿元。主要用于融资担保公司及小额贷款公司专项补贴、融资担保公司风险代偿补偿、推进“岳麓登峰”行动、数字人民币推广使用等。
16.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95亿元,增加0.05亿元。主要用于自然资源和规划事务、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等工作。
17.住房保障支出5.58亿元,增加2亿元。主要是加大对公租房建设、住房租赁补贴等安居工程建设的投入。
1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99亿元,与上年持平。主要用于粮油利费补贴、粮油轮换价差补贴等工作。
19.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91亿元,增加0.6亿元。主要是保障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自然灾害防治、应急能力建设等支出。
20.债务付息支出10.25亿元。主要是政府一般债务利息支出。
21.预备费9亿元。主要用于应急防汛、自然灾害、救急抢险等难以预见的支出。
(五)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20.57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98.94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9.92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59亿元,下级上解收入0.13亿元,上年结转0.55亿元,收入合计614.19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57.29亿元,加上补助下级支出142.33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3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3.5亿元,结转下年0.68亿元,支出合计614.19亿元。
(六)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1.03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23亿元,上年结转0.14亿元,收入合计21.4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4亿元,加上调出资金15.81亿元,结转下年0.19亿元,支出合计21.4亿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0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22亿元,上年结转0.07亿元,收入合计7.35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31亿元,加上调出资金2.82亿元,补助下级支出0.22亿元,支出合计7.35亿元。
(七)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49.48亿元(不含失业保险基金,下同)。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81.1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94.77亿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75.01亿元(不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下同)。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12.9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66.25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3亿元,支出25.58亿元,滚存结余55.83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1.95亿元,支出60.71亿元,滚存结余6.64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90.65亿元,支出130.41亿元,滚存结余376.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6.66亿元,支出45.22亿元,滚存结余42.59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8.92亿元,支出19.27亿元,滚存结余13.31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区县(市)预算由各地人民政府编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报告中地方收入预计数和支出安排数均为市财政局初步汇总数。
四、扎实做好2023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统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坚持”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注重”要求,抬高坐标、拉升标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运用有力有效的方式和载体,推动长沙财政改革发展汇聚新动力、创造新业绩、展现新风貌。
(一)加力推进财源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骨干税源。深入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企业上市“岳麓登峰”行动等,提升骨干税源企业税收贡献度。突出招引总部经济和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引进“三类500强”企业。加强重点纳税企业监测分析,精准做好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工作。支持“五好”园区创建,完善“以亩均产出论英雄”评价激励机制。突出政策引导。加强全市政策统筹,全面清理财政产业支出政策,规范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政策,避免无序竞争。严格落实“三个挂钩”工作机制,将税收贡献植入产业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引导资金资源流向财源建设好的产业和领域。落实区县(市)财源建设激励政策,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提升征管效能。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征管盲区,强化堵漏挖潜。加快推进财税综合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对产业、园区、项目等财源数据开展智能化监测分析。加强跨部门协作与信息交换,实现收入组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风险管理等涉税信息共享共用,强化征管合力。
(二)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为做好新时代财政预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充分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四本预算统筹,将依托行政权力、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等全面纳入预算管理,推动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资产调剂使用。加大存量资金与新增预算、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财政拨款与单位资金的统筹力度。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深入落实中央关于过紧日子的决策部署,严控“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和其他一般性支出,严控政策依据不充分、绩效目标不合理的项目支出,严控部门自行出台新增支出政策。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技、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完整反映预算资金流向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情况。全力保障各级库款流动性,发挥好“调丰补枯”作用。实施资金分类管理,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动态反映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加强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提升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
(三)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能。着力构建全方位管理格局。进一步推进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的绩效管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加强政策和项目的绩效管理,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对相关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健全动态评价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全过程管理链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加强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提升绩效评价力量和质量。加快健全全覆盖管理体系。加强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继续开展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等绩效管理。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绩效管理,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
(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类风险。严防债务风险。有序化解存量债务,逐笔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和责任人,抓好化债计划执行。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国有企业举债融资管理和融资资金用途管控,防范偿债风险。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严防“三保”风险。推动预算编制事前审核实现区县(市)全覆盖,督促各地区始终把“三保”和债务付息支出摆在优先位置并足额保障。完善库款精准调度机制,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严防运行风险。强化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把财政可持续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动专项资金、债券资金、直达资金尽快落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指导督促区县(市)规范预算管理,收支安排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确保财政稳健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湖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全面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算决议和审查意见,主动接受市人大监督,持续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管理。扎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需策马加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