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霞光褪去百莫赎———杨开慧故居与墓_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首页 > 幸福长沙 > 历史文化名城 > 文化长沙 > 革命圣地

霞光褪去百莫赎———杨开慧故居与墓

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时间:2019-05-19 09:55 字体大小:

杨开慧(1901-1930)故居与墓,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又名板仓)。故居建于光绪年间,平房,墙为泥土夯筑,盖小青瓦,建筑面积 680 平方米, 坐西朝东, 现存大小房间 36 间。

墓位于故居旁棉花坡北向山坡,1930年11月下葬毛泽东寄30元银元,以三个儿子名义立碑,1959年墓前修建纪念亭、纪念塔,1967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1969年,母向振熙过世后与女儿合葬,占地约13000平方米。故居与墓均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恸声悲歌催战鼓, 更起刀枪向敌仇。”

这首《蝶恋花·向板仓》词,是毛泽东为悼念夫人杨开慧而作,写于1930年冬,此时,他正在井冈山为建设红色政权而奋斗。

这位井冈山上的征人,一直没有机会知道,就在他为红色政权奋斗的时候, 诗中那位让她“百莫赎”的人, 也为他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文字。

这些文字,在两位互相思念的人都去世后,才被发现。

这些文字,就藏在板仓杨开慧故居的墙里,是一沓沉甸甸的“红色壁中书”。



杨开慧故居-内景


去开慧故居很方便,从长沙经星沙去板仓,走黄兴大道可以直插过去,也可以走京港澳调整从开慧互通直达。

远远望去,故居由三栋房子组成,前有场坪,外砌一道泥砖院墙,墙头盖有小青瓦散水顶。整个院落北靠山, 山上长满竹子; 前有一口水塘,水中有荷,岸边有柳; 西边一畦菜园,种有时令蔬菜。

走进院门,桂花树、女贞树挺立庭中;门额“板仓”二字,是毛主席那笔神采飞扬、飘逸俊美的字体; 门联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则出自这家走出去的大学者、杨开慧之父杨昌济之手。小院充满书香气息。

走进堂屋,往南,是杨开慧叔父杨瑞生一家;往北,是杨昌济一家。1901年11月6日,被当地老百姓称为 “霞姑”的杨开慧,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13岁时才迁到长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她又带着三个孩子秘密回板仓老家居住,在白色恐怖中坚持中共党的地下工作,直至1930年10月在此被捕。

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并对外开放,恢复了杨开慧以及她父母杨昌济、向振熙夫妇的卧室。

杨开慧留在旧居的卧室,有她与毛泽东、她的儿子们的共同记忆,更有她在生命最后三年的情感寄托。开慧是一位勇敢的共产党人,但又是一位感情真挚细腻的新时代女性、新时代母亲、新时代女儿,开慧牺牲半个多世纪后,我们看到了她留下的情感记录——— “红色壁中书”。

1982年3月10日,故居开始维修,工人们正拆开位于卧室床铺后方梁架与斗拱结合处松动的砖头,拆到第五层时,发现一叠外有厚重泥灰的包裹。闻信而来的文物专家打开包裹时,一个令人惊讶的情景出现了,包裹里包着的是12页字迹工工整整的杨开慧手稿!有4000多字,写于1928年10月至1929年间。

1990年8月中旬,在修缮故居卧室门右上角时,又从离地面约两米高处的砖缝中发现了一批杨开慧写于1930 年1月的手稿!共4页,约1000余字。

另从调查中得知,1950年,也发现过杨开慧的一批遗物与手稿,是当地百姓在故居前院左侧、靠近桂花树的菜地里发现的,遗物与手稿装在青花囍坛里,可惜,这批遗物迄今下落不明。

开慧当年是很用心地藏匿这批手稿的。手稿被整齐地折叠在一起,外包可隔水防虫的油纸,塞进砖缝后, 还在外面糊上与周边一样的沙灰,选择的收藏地点是在卧室的后墙,不仅常年被蚊帐遮挡,而且私密。她没有让任何人知道,甚至最亲近的母亲。

显然,杨开慧已经预感到,自己随时有被敌人逮捕、牺牲的可能,但她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手稿总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她盼到了,她的希望全部实现了。可惜,发现的时间晚了点,离她藏匿的时间达半个世纪,离他思念的人逝世,也有7个年头!

这批手稿可分成8篇,包括了开慧六岁到二十八岁的重要思想变化,有点像自传,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授女儿成长为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及对革命事业的热情执着,也有诗与没打算发出去的写给弟弟杨开明的信,其中最感人的是有关她与毛泽东同志感情生活的文字。她与毛泽东,虽也有寻常夫妻间的那种小误解,但更多的是自己对丈夫的敬、爱、关心、思念,一句“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强烈的爱恋,跃然纸上!

两位残酷环境中的革命者,一对心心相印的人间知己!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只要简单的一句退党并与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声明,她就能获得生,但她选择了死,坚决拒签了这样的声明,27年后,毛泽东在答友人的诗中,深情地称杨开慧为“骄杨”。

杨开慧牺牲后,埋进了距故居右侧300米处的棉花坡山头的祖坟里,与自己的祖父、父亲以及堂弟杨开明烈士等葬在一起,1969年,一生为女痛惜的母亲向振熙死后,也立下遗愿与爱女合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 这个墓园就作为开慧烈士陵园保护下来。

2007年以来,开慧烈士的陵园进行了比较大的提质改造,目前的陵园,占地20多亩,三面环山,东临公路,环境庄严优美,与故居、新建的纪念馆等交相表达着对一位伟大女性的纪念。

走进陵园,山下可见一个汉白玉做的花形纪念雕塑,沿台阶而上,一尊风姿绰约、迈步前行的汉白玉开慧雕像,迎面走来,越来越清晰。走完92级台阶,就到了墓茔。墓碑上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杨老夫人与开慧同穴”,墓后立着一块大型诗词碑,刻的是毛泽东那首著名的怀念妻子的词《念奴娇·答李淑一》。

2010年11月16日,杨开慧烈士就义80周年、她的儿子毛岸英烈士为国捐躯60周年之际,新建成的杨开慧纪念馆也正式对外开放,与故居、陵园以及始建于咸丰元年的杨家祠堂杨公庙一道,向来访者立体展示杨开慧以及她的亲人们为革命、为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但板仓杨家,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位杨门女儿的传奇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
霞光褪去百莫赎———杨开慧故居与墓
97240
革命圣地
新闻稿
长沙晚报
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