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绿茶非遗传习所和双江锣鼓亭子传习所
走进金井绿茶非遗文化旅游景区,茶岭绵延,景色美不胜收。
金井镇用好用活非遗项目,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多种模式。
长沙县金井镇是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这里孕育了长沙绿茶制作技艺、双江滚灯车、锣鼓亭子、小花片制作技艺和双江山歌等5个省、市、县非遗项目,设立了金井绿茶非遗传习所和双江锣鼓亭子传习所。
10月14日,在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长沙市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上,长沙县金井镇作交流发言时介绍,金井镇用好用活非遗项目,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多种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2023年1—9月,全镇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600万元。
绿茶天堂打造非遗文旅景区
金井镇因井得名,因茶闻名,十里湖面、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被誉为“世外长沙 绿茶天堂”。走进金井绿茶非遗文化旅游景区,时令虽已过重阳,但景区茶岭绵延,景致依然美不胜收。茶香步道、科技小院民宿、房车露营基地、金茶谷·智慧民宿、百年古茶树群等景点,吸引着游客赏茶品茗,享用茶园氧吧,释放心灵。
金井茶叶生产区内设有金井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是体验茶生活的“非遗”文化传承场所。金井绿茶制作非遗传承人汤伯玲,从事茶叶工作已有40多年,汤伯玲介绍,茶叶栽培加工在长沙一带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口感好、茶香浓,金井茶场的“手工制茶工艺”一直广为人们流传称赞。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小小的茶青制成茶叶,要经过八道工序。金井绿茶传统制作,工序很多,比如炒青,就分炒二青和炒三青。汤伯玲介绍,炒二青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散去茶叶中的水份,因此,二青的锅温应控制在120℃左右,直至茶叶稍有刺手感时出锅摊凉;炒三青时锅温应适度降低,控制在90℃至100℃,前期以散水份为主,后期进行紧条做形,直至茶叶将近八成干。
参观茶叶制作,已成为金井绿茶非遗文化旅游景区的研学内容。如今,茶园变成了公园,每到节假日,周边市县的游客就会络绎不绝地到金井度假休闲、体验茶旅文化。亲手采茶、手工制茶、茶园骑行、特色餐饮、自然茶馆、康体养生等一系列茶文化旅游活动蔚然兴起,推陈出新,不仅整合了旅游资源,更诠释了文化主题。茶厂现已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业公司。
为盘活绿茶资源,金井镇已打造“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等网红IP,打造茶观天象等特色文旅项目,培育高品质茶园3万亩。同时,全镇推动星级景区、和美村庄、旅游重点村镇创建相结合,全力实现村庄、企业、产业融合发展。
“小花片”铸魂乡村主题农场
为了让非遗“活”起来,让人们对非遗项目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金井镇组织开展非遗课堂,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参与滚灯车、锣鼓亭子的制作与体验,挖掘背后的故事,推出一系列传承经典活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这些逐渐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推广。
“小花片”历史悠久,是由面粉、糖、香料等经过十几道工艺,通过茶油炸制而成的美食。作为县级非遗项目,“小花片”经历几百年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如今也成为游客喜爱的畅销品。走进沃园乾义斋非遗馆,游客可参观了解乾义斋小花片的历史、传承、发展和传统手工技艺,了解手工制作小花片的传统用具。
用红薯制作的小花片,成为市场的新宠。“红薯作为一种安全、健康、营养、生态的碱性食品,多年来一直很受消费者欢迎。”长沙沃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焕新介绍,公司种植的不是普通的红薯,而是从2000多个红薯品种中精选出来的香薯。
2018年,沃园公司以特色香薯为产业基础,结合金井优越的生态地理环境,建设了占地约300亩的沃园农场,将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景点,形成了以薯类和特色杂粮为主题化的购物、美食、娱乐、住宿等新业态,推出了香薯体验式自助挖掘活动、“小农夫”农耕体验活动、香薯美食节等特色活动。
乡村旅游热起来之后,主题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打造拥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力强的文化标记,沃园农场重点打造“沃沃”和“园园”这两个“紫薯小精灵”。湖南师范大学在沃园农场设立了全国首个农场体验式童话创意写作基地。著名作家汤素兰带领团队以“沃沃”和“园园”为主人公,以薯文化为主题,创作了《精灵学堂》等童话故事,并搬上了舞台。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在吸引游客同时,也带动居民就业增收。2022年,金井镇1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250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近5万元,2023年1—9月,全镇1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逾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