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大院成文旅消费新场景 文旅综合体打造成非遗体验新窗口
草根大院几乎每晚都会上演热闹的场景。
草根大院一角。
朦胧的夜色下,一群人身披稻草,头戴草帽,脚穿草鞋,一边舞蹈一边吼喊,既有节奏又有规律的动作,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那洋溢着的原始野性,仿佛让人回到了部落生活……
这是草根大院几乎每晚都会上演的场景,来自湘西的非遗传承人,在这里上演国家级非遗项目茅古斯舞。茅古斯舞是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从其服饰、道具到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茅古斯真实地再现了土家祖先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及婚姻习俗状况。
位于雨花区的草根大院,其创始人夏盼最喜欢挤在游客群中一起观看和鼓掌,他告诉工作人员,“草根大院汇聚了四十多项非遗,仅国家级非遗就有十二项。”
文旅综合体打造成非遗文化体验窗口
走进草根大院,犹如走进了一座非遗博物馆,从走廊上的皮影戏,门柱上的滩头年画,到墙上的京剧脸谱、花鼓戏彩绘,小道上摆放的陶瓷展品,再到每个房间里都摆放着不同的非遗作品,如湘西土家织锦、湘西苗画、湘西蜡染、湘西苗族挑花、踏虎凿花、女书、宝庆竹刻、岳州扇、湘绣、长沙窑陶瓷等,湖南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
其中不乏非遗精品,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水云创作的土家织锦《宴乐狩猎水陆攻战图》,原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古文字蜡染书法创始人傅元庆创作的中国古文字,既有中山篆的劲健修长,又有鸟虫篆的浑厚大气,甲骨文的静穆,高古典雅、别具金石趣味。
“草根大院是以汉代民居古镇建筑风格为特色的文旅餐饮综合体,力争成为体验非遗文化最佳窗口。”夏盼介绍,草根大院分为湖湘非遗文化展示区、民间艺术展示区、民间菜博物馆、餐饮文化区、茶舍、书院等,打造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体验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草根大院,非遗不是附属性的静态展示,而已成为绝对的主角,不但几栋醒目的建筑,被冠以非遗一号楼、非遗二号楼、非遗三号楼,更重要的是,非遗在这里一种活态传承的方式,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与魅力。
每晚的非遗演出是一大亮点,除了有变脸、传统杂技、花鼓戏、舞狮,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看茅古斯舞。
茅古斯舞被称作最古老的舞蹈,被认为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如果事先没有了解,你有可能会把茅古斯舞误会成非洲土著舞,裸露的上身、披茅草的舞衣、粗野的舞步,以及边跳边欢快叫喊着的土语,都像非洲土著舞一样粗野而原始。茅古斯表演时曲膝抖身,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地响,头上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草根力量成为非遗保护的一支劲旅
如果说非遗是草根大院的灵魂,那么美食则调和出了大院的万千滋味。
在夏盼的规划中,草根大院将湖湘璀璨多元的饮食文化与传统民俗和非遗进行结合,通过沉浸式立体景观,形成一个集文化艺术品展示、互动体验、艺术交流、非遗研学、戏曲演绎、餐饮消费等于一体的饮食文化博物馆。
当2021年创建湖湘草根大院时,夏盼就决心联合有志之士,携手传承湖湘民间美食和技艺,共同推进民族文化复兴助力乡村振兴。湖南省非遗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山等人,为草根大院倾注了不少心血。
李岸作为空间美学设计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文化自信的推广与实践,张玉山作为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陶瓷分会理事,他们对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他们看来,非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是一个地方文脉的延续,更是人们心中深深的乡情,浓浓的乡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成为草根大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深入了解非遗,把最具湖湘特色的非遗引入草根大院,夏盼带领团队一个个拜访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遗苗画传承人梁德颂、“泥人流”第三代传人刘坤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等,纷纷走进了大院,成为大院签约入驻艺术家。一曲曲口口相承的民谣,一段段民间表演艺术,一个个民俗娱乐活动,一道道传统手工艺技能,纷纷走进了大院,在这里绽放出新的风采。
近日,在第二届雨花区旅游发展大会上,作为雨花区十大文旅消费新场景的代表,夏盼上台分享了创业的心得:“走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去发现去探索传统文化之美,让更多草根力量成为非遗保护的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