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空”立体游,过瘾洪家洲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樟树要三个人手拉着手才刚好环抱住。
扫码看辣视频一起探寻洪家洲
秋冬季的洪家洲让人惊艳。
春夏季,因为四面环江,洲上居民以渡船作为进出洪家洲的主要交通工具。今年汛期,当地政府曾经对洲上留守的居民进行了两次撤离,工作人员背着老人上渡船过河的感人场景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这一次,长沙晚报湘江洲岛走读团成员到来时恰逢枯水季。站在渡口,让人讶异的是,江水退去,河床上布满嶙峋怪石和干涸的泥土,原本深藏在水底的一条水泥路显现出来,从岸边笔直通往洲上,现场车来车往。
惊讶还不止于此,潭洲社区干部告诉我们,洪家洲上有多棵百年以上古樟树,这在湘江洲岛中极为罕见。过去,洪家洲家家户户有渔船,渔民过着浪里飘的日子,现在洪家洲上有了小飞机,游客可体验直冲云霄的刺激。
溯洲:洪家洲的名字有个美丽误会
也许是交通便利,这个时节的洪家洲吸引了不少游客,相当热闹。抬头望去,附近许广高速过江大桥的桥墩上还残留着夏季河水漫过的痕迹。桥墩底部,游客三三两两,或游玩,或钓鱼。
村干部刘明介绍:“这条路是建设许广高速时为方便运输材料而临时修建的便道,枯水季才会露出水面,春夏涨水季就会被淹没。”
“我们小时候去铜官集镇上中学,汛期坐船过河,枯水季要从洲头走到洲尾,再赤脚走过浅河滩上岸。”土生土长的洪家洲人谢兴伏补充道。据悉,2006年许广高速建成通车后,为当地人留下了便道和桥上的防汛疏散通道。
洪家洲的名字缘何而来?洲上老居民、如今87岁的张骏前老人语出惊人:“洪家洲原本不叫洪家洲,而是叫冯家洲!”
据清光绪《长沙县志》记载,“冯家洲,在铜官渚之上大河中。”还有人在当地居民家看到过从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船桨,上面写的也是两点水的“冯”。
张家在洲上已经住了十几代,提起过去的历史,张老滔滔不绝。“明初江西填湖广人口大迁移时,其中姓冯的家族选择在这一段洲岛生活,因此被称为冯家洲。”老人说,后来姓冯的嫁女,便将此洲作为嫁妆,赠予姓林的,林家又将洲中、洲尾分别卖给了刘、杨二姓。后来洲上又增加了张、廖、邓、谢、吴、杨、胡等姓氏,大家一起在洲上繁衍生息。
冯家洲后来变成洪家洲则是个美丽误会。1951年,洲上办了一所初级小学进行扫盲,由静慎村来的一位张老师执教。他动手写了一块校牌,因当地“冯”与“洪”的发音几乎没什么区别,误将冯家洲写成了洪家洲,后来就被正式定下此名。2007年,学校因为生源缺乏而停办,学校被改成了洪家洲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江水滔滔,洲岛安然。江与岛之间,还承载了一段热血激昂的红色故事。
曾任洪家洲铜官街道文化站站长的周旺霞从事铜官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十多年,他曾写过一篇《洪家洲漫谈》,对洪家洲的历史典故进行了介绍。其中提到,1945年7月24日,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所率领的抗日南下支队到达铜官,因丁字湾到铜官之间这一段河道日寇布防兵力较少,群众基础好,当时部队租用了洪家洲及附近的四十条小木渔船,从半边山、石门矶和洪家洲分三个渡场渡河。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大部分人马先涉水上洪家洲和蔡家洲后再乘船,将近5000人的部队以伤两人的代价一夜之间强渡了湘江。
读洲:渔民上岸前曾经饱受洪水之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着湘江,数百年来,洪家洲上住的全是靠打鱼种菜谋生的渔民。
一上洲,走读团成员就看到十几艘渔船整齐地摆放在平地上,可以看得出尽管渔船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依然得到了上岸渔民的精心护理。
在洲上,我们看到了一座龙王庙,这是洲上居民为保佑在水上讨生活的渔民行船平安,自发在江边修建而成。历经风吹雨打,龙王庙仍依稀可见两侧对联:“吐纳湘水注入洞庭归东海,兴云致雨润泽洪洲谓之神。”
“我打过9年鱼,还做过几年村里合作社的会计。”张骏前老人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有张拦江大网,一网撒下去,几乎可以罩住半条河。“1972年的时候产量最高,我们收获了280担鱼,可惜那年鱼价太低,一担鱼只抵得上一担小菜,一斤卖不到一毛钱。”
1973年,捕捞的鱼少了,但由于鱼质好,价格高了,那一年打鱼小分队每个人都赚了3000多元。老人至今喜上眉梢,“那时候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几元,3000元可是笔巨款,家里那几年生活改善不少。”为保护渔业资源,后来拦江大网被禁用。
渔民捕鱼时,行船可远至岳阳、沅江等地,捕到鱼后就在河边卖,卖不掉的就用盐腌制。“没有动力船,下洞庭纯靠划桨,一去就是三个月。运气好一天能网个几百斤,运气不好时只有几斤。”46岁的谢兴伏小时候跟着父亲在船上闯荡过。“完全是靠天吃饭。大风大雨天气不打鱼,繁殖季也不能打鱼,这些时间里老人妇女就在洲上种菜养鸡鸭,年轻人则外出务工。”
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好女莫嫁洪家洲,一根绳子胯下悠;两天不开张,饿得做鬼叫。”就是对过去渔民浪里讨生活的写照。
生活有苦也有甜。“渔民很团结,经常互相帮助、互相照应。”谢兴伏对家乡充满眷恋。每年端午时节勇夺龙舟赛冠军、正月十五走马灯,这些场景让众多洲民念念不忘、引以为傲。
对于洲上居民来说,洪水是真正的猛兽。
“1998年、2002年、2017年汛情特别严峻,洪家洲上的房子一楼都被淹没了。”谢兴伏家老宅只有一层,涨大水后无处可躲。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98年汛期,一家老小在渔船上足足住了两个月,生火做饭和休息等都在小船上,困难可想而知。
2017年特大汛情后,2018年望城区委、区政府对洪家洲启动了整体搬迁,千余居民欣然上岸,目前洲上只剩下20多户常住居民。
来到一株数米高的小栾树边,谢兴伏兴致勃勃地介绍,这是他十几年前在家门口种下的,树后的空地曾经是他的老宅地。谢兴伏十几岁外出闯荡学手艺,有了一定积蓄后,2012年回到洲上开了第一家对外营业的餐馆“洪洲饭店”,以吃鱼为特色,引来众多食客,还上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
如今,小树还没长大,他已举家搬到了岸上的花园小区,从此摆脱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瞰洲:从渔民浪里飘到游客云中飞
听着有趣的故事,悠闲漫步冬季的洪家洲,这里植被茂盛。其中以蓼花最盛,星星点点的红色花卉将宽阔野地装扮得喜庆而热烈。
红蓼、芦苇、葎草、泡桐、构树……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主任曾桂梅的指点下,大家学着辨认洲上的野生植物。来到洲尾,远远地,两株苍劲古拙、郁郁葱葱的大樟树映入眼帘。
其中一棵树上有一块当地政府在2012年挂的保护牌,上面注明这是百年以上的古树。走读团的3位女士手拉着手刚好把大树环抱住。而另外一棵的树干更粗大,大家都好奇这样的大樟树树龄究竟有多大。
抚摸着粗糙的树皮,大家仿佛触碰到了厚重的历史。张骏前老人说,在他小时候古树就有现在这么大了,具体年份无从知晓。
曾桂梅表示,湘江洲岛中古樟树极为少见,看树干估计有三四百年的树龄,“洪家洲上有人居住的历史已有好几百年,不知哪位先民栽种下的,可以请古树专家来鉴定其准确的年龄。”
铜官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常雷介绍,洲上百岁以上古樟共有6棵,街道均进行了挂牌,安排人员每周来巡查三次,观察其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等。
据悉,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曾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发现洲上除了古樟树,还有野大豆以及红隼、领角鸮和斑头鸺鹠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现在,洪家洲地处长沙铜官窑国家级文化旅游度假区范围,周边有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现代农业公园、铜官窑国风乐园、铜官老街等景点,每年百万人次的游客量,让人对洪家洲的未来充满期待。
乘着文旅东风,惊喜正在这里发生。
沿着洲上的主干道往南前行,经过一片排列整齐的杨树,转个弯就豁然开朗。被规整一新的旷地上,两台小型飞机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湖南省首个高空飞行项目——亚捷航空天时跳伞长沙基地。
“飞机是瑞士皮拉图斯公司的PC-6,被称为空中搬运工,对跑道没什么要求,能在海滩、草地、公路起降,能展开短途起降,飞机巡航速度最高每小时280公里,能飞1500公里,广泛用于航空运动,物资救援。”亚捷航空天时跳伞长沙基地负责人杨波介绍,基地由望城区政府与亚捷集团合资的湖南亚捷投资建设,开展商业航空跳伞、低空旅游、驾照培训等业务,还可以在空中巡查、航空护林、防火巡检等应急处突,省域航空测绘和打造“航空服务保障经济圈”等方面发挥优势。
项目近日即将正式开业。“到洪家洲来跳伞,会给游客不一样的感受。在4000米高空,游客可以纵览湘江和各江心洲,还有周边的铜官、靖港、书堂山。当游客在风中翱翔,从朵朵白云中飘过,会感受不一样的高度、不一样的风景!” 杨波的描述让大家心生向往。
据悉,尽管跳伞套餐多在3000元以上,还没正式营业,但已有不少外地游客在问询,要来洪家洲上飞跃4000米,“一览众山小”。
“现在我们洪家洲‘水陆空’全部集齐了!”刘明说,拍下了飞机停泊在江岸边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广邀亲朋好友来围观、体验。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上岸渔民带来新机遇。
“如今上岸了,我就把‘洲’去掉了水,成了‘州’。”搬迁后,谢兴伏将饭店开在了湘江路边,饭店布置得很精巧,还保留了渔船、渔网等元素,取名为洪州舫,生意更胜从前。
中午时分,景区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特色菜摆了满桌,源自渔民家餐桌的红薯叶煮嫩仔鱼就是一道必点菜。谢兴伏说:“渔民将红薯叶做成坛子菜,方便储存携带,就着小鱼仔一起下锅煮,就是船上最好的美味了,如今成了我们铜官的特色菜。”
桌上热气腾腾、脸上笑意盈盈,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氛围印证着洪家洲上居民正迎来幸福的新生活。
走读团说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主任 曾桂梅
长沙有山水洲城之称,但我一直对长沙的洲没有什么感觉,直到跟着长沙晚报的走读团去了一趟洪家洲,感受良多。
过去,洲民的生活比农民更苦,漂泊不定,摇一叶扁舟风里雨里出生入死却收获不了一颗粮食,只能靠打的鱼、种的菜去交换粮食和生活用品,碰到涨水的年份家里还会被淹。几百年来,纵使食不果腹,但洲民始终坚守自然规律,不在鱼的繁殖期打鱼,不损毁洲上的草木,让几百年前先人种下的樟树得以保存;纵使艰难困苦,洲民始终坚韧勇敢、热爱生活,他们赛龙舟、玩马灯,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洪家洲不只是一个地名,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是一座有呼吸、有心跳、有温度、有力量的鲜活纪念馆,值得我们去追溯、去学习,从中汲取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和奋勇前行的力量。
望城区铜官街道干部 唐沛
我曾无数次在傍晚隔着江水眺望洪家洲,看洲上白鹭翩跹,夕阳缓缓落下,余晖倾洒在绿洲上,内心便平静下来。江水包围中的洪家洲仿佛被一层神秘面纱所笼罩,直到我真正走进这里,才发现它是如此鲜活。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听着老居民讲述过去的故事,触摸古樟树的褶皱,好像碰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印记。更让年轻人欣喜的是,这里还引进了高空跳伞项目。
洪家洲的未来一定很精彩。
洲岛名片
洪家洲,又名洪洲,位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下游,临湘江东岸太丰垸,原属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洪家洲社区,后被并入铜官街道潭洲社区。洲长3730米、面积114公顷,地面高程31米左右。洲上大部分居民已搬迁,目前尚有20多户常住居民。
生态科普
洲上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樟树和野大豆。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古樟树有6棵,在长沙15个洲岛中极为罕见;野大豆分布在洲岛南部。洲上还有红隼、领角鸮和斑头鸺鹠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