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冢巨椁汉家影———汉长沙国王室陵寝
【导览】汉长沙国王室陵寝,位于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望城区 靠近湘江的丘陵山地,大致呈条状分布在一条南北向的狭长地带,主要陵墓地点在天马山、桃花岭、风篷岭、蜈蚣蒂山一带,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共有 23 座。长沙国王室陵寝分布区域集中、保存完整,十分罕见,一些主要发现相继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长沙国王陵作为一个整体,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
汉长沙国辖今湖南全境,以及黔、赣、桂、粤等省各一部分,是大汉帝国开国七大诸侯国之一,分吴姓、 刘姓两个时期。
吴姓长沙国受封于汉高祖五年(前202),传五代五王;刘姓长沙国,从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开始,传八代九王,到东汉光武帝才取消,两姓统治共209年。
吴姓与刘姓王室陵寝均有发现,并且各有分布区域,目前,陵寝主要以考古研究与保护为主,迄今经过发掘的仅5座。
我们先看看吴家的陵寝。
吴姓长沙国王室陵寝分布区,主要在岳麓区咸嘉湖周边,目前发现了古坟垸的“渔阳”墓 陡鼻山的“曹 ” 墓、象鼻嘴1号墓、扇形山汉墓、狮子山汉墓等,这些墓除“渔阳”墓外,均在今天的王陵公园内,其中有三座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我们不妨耐心地了解一下。
第一座,陡鼻山曹姓王后墓,这是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发掘的,其实唐代就被盗了;葬具用了规制很高的 “黄肠题凑”、外椁、内椁、三重套棺等,虽被盗,但仍出土了300余件文物, 其中发现的亮明墓主身份的 “长沙后丞”封泥、“曹”“妾 ”等墓主私印,使大部分专家认定墓主是汉文帝时在位的长沙王吴著的王后。
第二座是象鼻嘴1号墓,1978年9 - 11月发掘,与曹墓相邻,规模更大、更复杂,平面布局像个“王宫”, 但该墓破坏比较严重,也没有发现印章,但墓与“曹”的位置看,二人应是夫妻,如此说不错,这座墓的墓主当然就是吴著了。
第三座是望城坡“渔阳”王后墓,1993年2-7月发掘,是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此墓现在被圈到湖南财经学院了,其实与曹 墓、象鼻嘴1号墓相距仅2600米,墓葬葬具数量、随葬品显示的地位,比前述两墓似乎更高。该墓早在东汉、唐朝时期即多次被盗。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出土了金、玉、漆、陶等类文物2000余件。尤其幸运的是,墓中发现了可证身份的“渔阳”“长沙后府”等餐具与封泥。一位长沙王后能有封号,显然身份珍贵,有学者推测这位长沙国王后是汉文帝或宗室之女,下嫁长沙国吴姓王,显然是要拉近彼此关系。
家的墓在哪里? 发现的更多,可惜多被盗墓者盯上了,只好秘而不宣了。不过,有两座经过考古发掘了的墓还是可以来晒一晒。
第一座是风篷岭张姓王后墓,2006年3 - 4月发掘,位于望城区星城镇银星村,现紧邻长沙玫瑰园小区,长沙王陵管理处临时办公地点设在此处。该墓也有黄肠题凑,一椁二棺,墓主人穿有金缕玉衣,随葬金器较多, 汉朝简朴之风在这个时候转趋奢华了。一件漆盘上有隶书“张姬■盘”、四件耳杯上朱书“长沙王后家杯” 6字,由此得知墓主人是张姓长沙王后。漆器中还有“中永巷”“永巷果盘”等字样,“永巷”是个管理机构名字,王家的漆器可不是随便制作的; 还有的器物上有“长沙元年造”。这些带字的文物虽然少,可了不起,由此可以推断该墓墓主应是刘氏长沙国孝王刘宗的王后,这位王后是长沙国世家大族张安世家女儿。
第二座是风盘岭一号墓,2008年5 - 7月发掘,这里原为望城区星城镇戴公庙村15组,也是一座有黄肠题凑的墓,棺椁损坏严重,数量不明,因文字资料少,墓主身份不明。有趣的是,长沙国王以及侯家的墓葬,有一个相似之处,女人的运气好于男人,王后夫人们的墓葬保存状况,多比较完整,甚至规模更大,被长沙人称为 “马娭毑”的马王堆1号墓、轪侯利仓的夫人辛追,是这一“规律”的代表。
此外,在岳麓区天马山-凤凰山,目前勘探发现了四座汉代大墓与一些墓上地面建筑遗存,因未经考古发掘,墓主身份不明。吴姓、刘姓长沙国的故事已离我们很远,史料的记载也十分缺乏,但自从这群长沙湘江西岸山谷间的荒冢走进今天长沙人的视野,陵寝椁室内面世的珍贵文物,不时让人喜出望外,那个远去的家国背影, 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