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印象与詹王宫———都正街
老门楼、黛瓦青墙、雕花门帘……在长沙繁华的城市中心,有一条街能勾起人们脑海里的明清印象。这条街名叫都正街,是长沙一条上了岁数的老街。这里曾有县衙门、都司衙门、城隍庙,也有纪念“厨神”的詹王宫, 还有长沙曾经的文化地标———城南书院和文昌阁。
提起詹王宫,现今很多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道它的故事。可据都正街的老人们讲,詹王宫供奉的是湘菜祖师爷詹王,作为长沙酒席业的祖师庙,当年可谓声名赫赫。曾经的詹王宫规模颇大,正殿侧殿一应俱全。殿前有空坪戏台,一到节日庆典,台上就咿咿呀呀唱个不停。
相传,詹王宫里的詹王就是隋文帝的御厨。一次隋文帝询问他世上什么最美味? 詹王回答是盐。楚王震怒,欲将詹王杀死。临刑前詹王请求其在此后三
天的菜中都不放盐,隋文帝依言而行,果然食之无味,明白错杀忠良,于是封詹王为厨神。五六十年前,这里居住的三十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厨,玉楼东、潇湘酒家等长沙有名气的餐馆,都有厨师住在这条小巷。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都正街,还有县衙的遗迹,其中既有可移动文物,也有不可移动文物。比如,一百一十八年前,当时的长沙府府城两县之一的善化县代理知县兼授“同知”衔的地方官,已经觉得普通的行政文告不足以强调“整肃吏治”的决心并取信于民了。于是,他令人将相关文告刻碑勒石,立于县府之外。这块石碑后来被涂上墙漆,成为一户民宅墙壁的组成部分。有意思的是,这块具备重要考古价值的石碑,是被居民钉钉子时,偶然发现的。
一如古代很多街道,因为有官府的存在,都正街也是一条商业街。这条街虽然不如南门口热闹,门店不如坡子街和八角亭的行号阔绰,但街头巷尾也分布了各类商铺。
走在都正街,天恰好下起了雨。刚刚下过小雨的街道上,青石板缝里的青苔绿得鲜艳。那种烟雨朦胧的历史感嵌入我的印象里。而今的都正街,在窄窄长长的巷子两边,依然存在老房子。因为改造,这条街实现了现代与历史的融合。时尚文艺的青年旅社、咖啡店,坐落在一处处古朴的老宅里。在这里,历史与现代正在对话,文化与商贸正在融合。如果说庙会是老街历史的浓缩版,那么今日的都正街,正在古今风貌的交融中,释放出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