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美食 | 老长沙的糕点,且吃且珍惜
# 老长沙传统糕点
中式糕点造型优美、做法考究、味道上乘,其背后蕴藏着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珍馐。在长沙,有句俗语叫:“点心配茶,有恰有提”。要讲莫子春夏秋冬都好恰,糕点必须榜上有名。长沙的特色糕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上世纪颇具盛名,光有文字记载的就可上溯几百年。
三吉斋、沙利文、怡丰斋、九如斋、南北特等老字号生产的法饼、灯芯糕、怪味豆、胡椒饼、本式月饼、年糕、酥糖等产品曾多次获奖,在长沙红极一时。
圆圆的,厚厚的,软软的,
有点粘牙,些许酒香。
法饼好吃的秘密武器——甜酒。
怪味豆,蚕豆做,
香、甜、辣、酥、美,
口感丰富,油香扑鼻。
灯芯糕,
条形整齐,棱角分明,
糕条柔软,质地细腻。
胡椒饼,也称福州饼,
肉馅辣味飘香,葱花解腻。
烤皮酥脆,口齿生津。
据《长沙市志》记载:长沙糕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乾隆元年(1736),从江西传入烘糕法,始名火灸糕。以大米为原料,早期仅制奶糕。以后发展为条子糕、盐片糕、白糖片等品种,均为婴儿食品。手工操作,自产自销。晚清、民国时期,糕点生产经营多系前店后坊。
糕点名品??
长沙的传统名牌糕点有三吉斋的汤圆、绍糕,九如斋的牛奶法饼,沙利文的奶油面包,南北特的怪味豆,稻香村的金钩肉饼,浏阳采芳斋的茴糕,宁乡的砂仁糕等,均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
长沙名小吃 ▲
老字号-三吉斋
三吉斋始创于1827年,起始店名为“浙绍徐元吉斋”,后更名为“三吉斋”。虽由浙江人所创,却是土生土长的长沙品牌,经历了近两百载的风雨。三吉斋曾经最负盛名的产品当属元宵坨子(汤圆),每到正月十五,店铺内外便热闹非凡,挤满了前来抢购元宵的市民。
三吉斋本式月饼
老字号-九如斋
“九如斋”创建于1915年,创始人是民国时期八角亭日新昌绸布店老板饶菊生先生,原址八角亭,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店名出自于《诗、小雅、天保》:“如山如埠,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取“顺意、发达、永恒”之意。九如斋以“选料考究,工序严谨,制作精良,质量上乘”为宗旨。曾在“文革”中改名“东方红食品店”,1971年才恢复“九如斋”店名。九如斋,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全国儿童食品展览会上得过金奖。
九如斋点心
老字号-沙利文
沙利文是湖南老字号的西点铺,1947年上海人曹钟琦在蔡锷中路244号创立了沙利文,主营糕饼和糖果。1956年公私合营,沙利文划归集体所有。当时省委、省政府、省交际处、机场等所需食品一律由其供应,为特供点,曾为毛泽东主席制作生日蛋糕,那是沙利文最辉煌的一段时期。60年代,曾改名为星沙食品店,80年代末才改回沙利文。沙利文在民国时期还是以西式糕点闻名,新中国成立后渐渐转为以中式糕点为主,其中又以长沙年糕最受欢迎。
沙利文糕点
老字号-南北特
“南北特”以前叫“南一门”,始创于1913年,最有名的就是怪味豆和法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到新年,人们纷纷去黄兴路上排起长队,只为了购得一些“南北特”怪味豆。当时,“南北特”的怪味豆作为长沙特产,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
南北特法饼
“三元斋,三吉斋,三多斋,三三如九九如斋”,这幅曾经广为传诵的对联,记录了老长沙糕点店遍地开花的辉煌时代。这些老长沙糕点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留住了人们的情感记忆,成为很多长沙人舌尖上的乡愁味道。
现如今,小时候经常去的振兴斋等老店已不复存在,令人惋惜。老长沙的糕点,且吃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