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畔 中法文明深情共鸣 15场活动搭建中法文化交流桥梁
“希望法国音乐家能来长沙学习交流,也欢迎长沙音乐家去法国做客。”法国著名钢琴家米歇尔·达尔贝托说道。11月4日,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在长沙闭幕。为期3天的活动里,共开展了15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幕式、主旨演讲、市长圆桌对话等构筑起核心交流脉络;6场平行论坛聚焦文旅融合、科技赋能、艺术传承等前沿议题;湖湘非遗展示、中法艺术家音乐会、夜游星城等特色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打破文化边界,让中法文明在湘江之滨深情共鸣。
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塞纳河的浪漫与湘江的灵动交汇,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在长沙奏响了华彩乐章。论坛情定长沙,自有渊源,百年前,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创立新民学会,组织数百名湖湘青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们当年在蒙达尔纪市雷蒙特列街15号的重要活动旧址,如今已建成中法友好纪念馆。长沙近年与法国在文化艺术、学术交流、经贸合作上的联系也日益频繁。今年前三季度,长沙对法经贸合作同比增长5.6%。
本次论坛,更是搭建了高层次、多维度的对话桥梁,论坛期间,两国嘉宾在文化、艺术、教育等多元领域各抒己见、碰撞观点。
湖南省作协主席汤素兰就表示:“法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又特别时尚,特别年轻,长沙也是一个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很年轻的城市。我觉得特别需要法国这样的文化来注入、进行碰撞。在相互碰撞当中,多元共生,推陈出新。”
从城市治理的经验分享,到具体领域的务实合作,6场平行论坛则紧扣时代脉搏,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共同构筑起中法文化交流的立体图景。
法国嘉宾深情 点赞长沙
“我很享受长沙的舞台。”法国著名女歌唱家李阿娜·佛丽(Liane Foly)在接受论坛邀请之后,就十分期待长沙之行。为充分体验山水洲城的氛围,她更是提前9天早早抵长。“长沙不夜城的灯火璀璨。长沙人似乎总能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平静的氛围让我印象深刻。”佛丽表示。
作为东道主,本届论坛期间,长沙开展了非遗展、美食体验周、交流音乐会等活动,通过美食、非遗、音乐这些生动的元素,给法国嘉宾留下了可触碰、可感知的城市印象,长沙也赢得了大家的点赞。
2日晚,参加本届论坛的中外嘉宾,乘游轮夜游湘江。橘子洲光影流转,杜甫江阁灯火鎏金,“一江两岸”的现代楼宇与古韵建筑在夜色中交织成画,卡慕酒业集团总裁西里尔·卡慕由衷赞叹:“长沙相当漂亮。”法国嘉宾奥雷利安则被非遗展中的长沙剪纸迷住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赠送给他一幅人像剪影,他兴奋地表示:“这是一件艺术精品,太迷人了。”
钢琴家米歇尔·达尔贝托则已经是第5次来长了。“我对长沙印象深刻,”达尔贝托表示,“它永远在不断发展,显得那么地朝气蓬勃。”
长沙日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热土
近年来,长沙致力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日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热土。本届论坛也是长沙文旅对外推广的绝佳契机。
在“文化旅游与城市发展论坛”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就分享了四则故事,包括“东方睡美人”辛追夫人的传奇故事、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鲜活故事、一位热血青年的奋斗故事、中法友谊的动人故事,生动反映了长沙作为“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和“楚汉名城”的文化名片,马王堆汉墓、长沙出土简牍、岳麓山、橘子洲、新民学会旧址、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等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和其背后的故事得以全面、深度展示,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长沙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长沙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口碑是“长沙吸引力”的闪亮名片:荣膺“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桂冠,跻身“全球100目的地”榜单。数据是“长沙吸引力”最有力的注脚: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长沙市接待入境游客32.74万人次,同口径比增长44.72%;实现入境游客总花费2.23亿美元,同口径比增长34.91%,有效促进消费链条延伸与产业升级。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