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关于长沙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_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长沙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2-03-15 09:05 字体大小:

2021年12月30日在长沙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长沙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以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高温晴热天气、电力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挑战,奋力完成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进出口总额增长18.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1,能耗“双控”、减排任务预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一)打造“三个高地”,发展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制造业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1+2+N”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格局加快构建,工程机械集群在工信部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达125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家。377个产业链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2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24个制造业标志性项目整体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目标。成功举办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暨政银合作对接会、全国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交流会。长沙县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科技创新构筑新优势。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区两山两中心”加快推进,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成为国内唯一集齐智能网联汽车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省十大技术攻关和省“三高四新”项目均超额完成目标。率先全省“揭榜挂帅”实施10项重大科技项目。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83件,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20亿元。荣获国家科技奖13项。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城市评价中保持排名前八。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2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45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1家企业进入湖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名录。改革开放获得新成效。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均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全覆盖,403项“全生命周期”事项兑现“一件事一次办”,“我的长沙”微信小程序上线800余项服务。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兑现政策资金43.62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107.15亿元。确立长沙首个“企业家日”。新增A股上市企业8家,上市企业总数达78家。新增市场主体23.61万户,市场主体总数达135万户。在全国工商联《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全国第9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任务、309项落实举措实施率分别达92%、93.9%,形成34项制度创新成果。新增“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批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示范园。湖南湘江新区入选国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建成运营。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突破1000列。新开通国际货运航线6条。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世界计算大会、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互联网岳麓峰会、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民企500强峰会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投资环境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再次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

(二)着力扩大内需,经济循环保持畅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内需空间持续拓展,内需潜力不断释放。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575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72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0.5%。十大产业项目、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84亿元、5.88亿元、287亿元、14.7亿元,分别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6.6%、105%、115%、100%,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投资综合完成率为113%;100个市级领导联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2.4%。比亚迪动力电池一期、三一智能网联重卡、楚天科技中央工厂、永杉锂盐、格力冰洗、荷兰夸特纳斯、福田长沙超卡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中联智慧产业城、山河工业城三期、雅士林等项目加快建设。投资质效稳步提升。民间投资、产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约62.7%、49%、10.9%,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发行新增债券332.24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304.03亿元,储备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176个,债券需求约644亿元。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消费活力不断激发。有效开展四季主题系列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2021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红星、东塘、金星路等商圈加速提质升级,黄兴路商业步行街创建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工作稳步推进。五一商圈、凤凰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坡子街位列国庆消费热门商圈榜全国第八。全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5.26%、8.37%。能源保障坚实有力。全面启动新一轮电网“630攻坚”建设,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产送电,累计投产宁乡50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40项,全年电网供电能力超过1050万千瓦。稳步推进长岭-黄花机场输油管道建设。宁乡观音阁风电场建成投产。

(三)注重品质提升,城乡发展行稳致远。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取得新的成效,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城市建管品质上档升级。长沙晋级特大城市行列。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地铁7号线一期、2号线西延二期开工,1号线北延一期等加快推进,6号线通车试运行。首批8个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开工121.01万平方米,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74个、危旧房屋630栋,完成棚户区改造3061户,启动13个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重点实施长沙火车站提质改造、65条主次干道品质提升、“一江两岸”亮化提升、28个出入城口品质提升、34座桥梁隧道“安畅洁美”等项目建设,较大提升城市整体风貌。开展“百日奋战扮靓星城”市容环境整治,纵深推进“三大行动”和“四大整治”,数字化城管采集和整改问题12万余个,解决了一批“脏乱差”“违堵占”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21.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216万吨,组织投放蔬菜储备3万吨,建立市县两级粮食储备21.67万吨,“菜篮子”稳定,“米袋子”充足。智慧智能农机研发中心挂牌运行,建成全国首个双季稻“无人农场”。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2900亿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955个,率先全省实现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认定首批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46人、新型职业农民1971人、乡村工匠661人。新改建农村公路770公里。建成放心满意标准化小型水库200座,椒花水库加快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推进。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双碳工作“1+1+N+X”的政策体系,成功举办202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达峰碳中和峰会。深化污染防治,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3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土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建设重点防护林工程1.4万亩,顺利推进0.76万亩生态廊道建设,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强化绿心保护,413个保护标志全部接入长株潭绿心保护标志智能管理系统。

(四)推进区域协调,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彰显省会担当,进一步融入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与交流。长株潭一体化迈向更高水平。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涉长22个项目年度累计投资440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暮坪湘江特大桥、新韶山南路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明确共同打造10条产业链,成立长株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联盟。长株潭城际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149个高频事项实现线上跨域通办,实现社保卡跨地区异地联网即时结算、图书资源共建共享、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发展要素加速聚集,全省60%以上的创业平台、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85%以上的科研成果汇聚长株潭。区域合作共赢进一步走深走实。长江中游城市群4项重点合作事项顺利推进,四省会城市间互访加密,合作加深。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合作规模扩大至9市24区县(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好长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任务落地生效。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1+12”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产业互促、营商环境互鉴、教育领域互学等方面合作探索。

(五)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稳就业工作取得实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71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1%以内。推动成立全省首所“巾帼学院”,新增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基地4家。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17连涨”,失业保险金标准稳居全省领先水平。区县(市)社会福利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增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0家。高标准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教育均衡发展再上台阶。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75万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5所。新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所,新增学位5.7万个。出台“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实施方案,中小学生减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校车管理等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医疗健康事业稳步发展。率先全国创新“健康长沙”建设PPP项目,新增医院床位约1000张,205家市、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一网通”。文体活动点亮百姓生活。建成100个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个文旅融合示范点,完成“百村千场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1000场次。扎实推进寻淮洲故居等8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和48个红色景点提质改造,长沙成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新建200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53.4公里健身步道。成功举办长沙市首届体育消费节、中国网球巡回赛(望城站)。始终坚持“房住不炒”。保持合理监管,优化供应结构,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23.87万套,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和廉租房租赁补贴4.89万户,深入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此外,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节假日免费开放政府大院停车位近3万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200台。落实市级储备肉冻肉4500吨、化肥1.5万吨,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迅速有效处置2轮局部地区本土聚集性疫情,抓好防汛备汛、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等工作,连续三届荣膺“长安杯”。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落实人大决议作为重大责任和重要任务,认真执行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时回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为长沙建设发展出谋划策、担当奉献,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疫情影响长期存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显现等多重影响叠加,工业企业持续承压,中小微企业困难增多,供给约束持续显现,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加大。2021年18项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产业投资增速等5项指标完成情况可能与年初目标存在差距。二是动能转换有待加快。我市部分传统支柱产业进入深度转型调整阶段,但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小不能补大”“新不能补旧”的问题凸显。主导产业本地配套水平依然不高,产业链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科创短板依然突出。战略科技力量、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一些关键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缺芯”问题持续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生产。四是消费增长受到制约。旅游出行、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等线下接触性消费恢复仍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受收入预期抑制。五是重点领域风险犹存。能源供应保障仍面临挑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存在不确定性,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安全生产需要警钟长鸣。六是民生弱项依然不少。“一老一小”、教育、医疗、住房、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仍有短板,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就业增收难、生活成本高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依然不少。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2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内经济循环不畅、卡点增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挑战增多。但也要看到,全国全省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握长期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宏观政策取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财政政策方面,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更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货币政策方面,保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恢复支持作用。微观政策方面,注重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结构政策方面,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突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科技政策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基础研究,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社会政策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持就业大局稳定,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对长沙寄予厚望,明确实施强省会战略,要求长沙争先进位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龙头;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战略目标,这些都为长沙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注入了强劲动力,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宏伟壮阔。

(二)总体工作要求。以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纵深推进强省会战略,大力实施“双五”工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43亿斤左右。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实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先进制造业的“压舱石”作用,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服务业质效双增,大力构建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长沙制造竞争力。统筹实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质行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制造业“三化”赋能行动、中小制造业企业培育行动、工业园区提效行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加快落地“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启动推进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优化“三智一芯”布局,推动产业由链式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加快打造“1+2+N”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快“五好”园区建设,打造具有长沙特色“亩均效益”发展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园区依法调规扩区。积极扶持成长型企业,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突破1400家,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标杆企业(车间)、优秀场景达到10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新增1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新增30家、100家。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推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一批文创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创品牌孵化基地,精心筹办中国新媒体大会等品牌节会,引进企业900家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做大做强湖南金融中心,推进湘江基金小镇二期建设。支持长沙农商银行加快筹备上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启动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设,加快组建会展产业集团,高标准办好重大展会。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提升工程。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长沙县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大力培育新的产业支撑。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好北斗产业园、天心数谷,加快智能网联产业城、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湖南分中心、星沙区块链产业园、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航天数据应用技术转化,培育打造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航空(大飞机)配套、高端医疗装备、新型装备等新兴产业。争取1-2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为企业纾困减负。着力保市场主体,深入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帮助市场主体解决缺电、缺芯、缺工、高成本等问题。落实好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全面推广水电气网外线报装零成本服务模式。深化政银企合作,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强涉企收费检查,确保政策红利落到实处。持续推进“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整治,做到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动态清零。加强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做好市场预期管理。

(二)更加注重依靠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以“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为抓手,高标准建设“三区两山两中心”,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进程。推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大科学装置落户,加快长沙国家大科学装置“破零”。启动特种工程装备、干细胞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三一科学城、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快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和进口替代清单,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揭榜挂帅”、开展工业基础再造技术攻关。着力构建“产学研金用”联动的转化体系,深化市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健全市校创新发展联盟体制机制,建设好“两单两库一平台”,加快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扩大高企风补池规模,深入开展知识价值融资试点。完善中介服务和科技市场体系,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推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与产业园区共建孵化基地,布局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升”行动,组建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全市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0家,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30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3%以上。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持续举办双创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大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深入实施“芙蓉英才星城圆梦”计划,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积极创建国家级人才城。加快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归小镇、中国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努力让人才在长沙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进一步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服务标准、服务品质“三统一”。加强“我的长沙”APP、微信小程序和“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推动更多事项移动办、就近办。开发和完善“智能秒批”等系统应用,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进一步探索实现部分惠企政策兑现全程网办和“免申即享”。持续推行企业服务专员、“楼长制”等帮代办服务机制。加大企业家权益保护力度。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特色化差异化创新行动,推出一批全国、全省领先的典型案例。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抓好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力争“千亿资产、百亿营收、十亿利润”国有企业达3家。合力争取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获得国家批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省“一事一标准”改革。抓好数字人民币等改革试点。深化供销合作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抓好园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力争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扎实推进“十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长沙机场改扩建,新开国际货运航线3条以上。启动渝长厦高铁长赣段建设,推动渝长厦高铁常益长段建成通车、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投运。配合京港澳高速长沙段扩容,协调推进长吉高速、长沙外环高速规划建设,实现宁韶高速、江杉高速通车。推进高铁西站等重大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高岭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争取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陆上丝路”枢纽功能,拓展长沙至欧洲、俄罗斯、中亚等主要城市运输网络,开行中欧班列(长沙)不少于1000列。夯实开放发展重大平台。切实发挥湖南湘江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湘江数字健康产业园等百亿产业项目建设,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引擎加快打造湘江西岸科创走廊,推进湘阴金龙先导区、湘潭九华兴隆湖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精心打造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加快完成113项改革试点任务,力争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3个;加快高桥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建设,建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加强湖南湘江新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金霞经开区等联动发展,建设新时代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重要阵地。推动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大力争取“三类500强”、重大总部型经济等来长发展投资,积极对接争取外迁央企布局长沙。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支持“走出去”企业建设海外仓。用好中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

(四)积极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切实增强投资对优化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项目建设稳定投资增长。2022年拟铺排重大项目约1759个(不含预备项目),年度预估投资约411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类项目合计675个(含打捆),年度预估投资共计约1170亿元;社会投资类项目合计1084个,年度预估投资共计约294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民生类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年度预估投资分别约为571亿元、594亿元、1188亿元、720亿元,分别占重大项目年度预估总投资的14%、14%、29%、18%。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完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争取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城市老旧管网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领域创新探索,强化项目包装策划,加强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项目储备。加快引进和落地一批过百亿、过两百亿的大项目。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培育一批国际化商圈、特色商业街区、文旅融合项目、高端酒店项目。促进汽车、家居、家电等传统实物消费,带动生活必需品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发展家政服务、托育托幼、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鼓励网红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数字文化和旅游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实现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二期)、盒马鲜生长沙运营中心建成投产,新增限上社零企业300家。因地制宜增设社区便利店、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支撑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办好四季主题消费季、“福满星城”等品牌活动。

(五)全面提升城市魅力品质。按照“四精五有”要求,持续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着力提升“五区”功能品质,打造宜居乐业幸福城市。提升特大型城市的承载功能。完善城市骨干路网,稳步推进新韶山南路、湘府东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4条过江通道建设。推进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2号线西延二期、6号线东延段、7号线一期、磁浮东延线建设,实现6号线初期运营,力争西环线一期通车试运行。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升级迭代城市超级大脑,打造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停车等应用场景,推动内五区各建成10个以上智慧社区示范点,长望浏宁各建成5个以上示范点。夯实城市能源保障,继续实施智慧电网“630”攻坚,启动韶山南路电力隧道、华电长沙燃气调峰项目建设,完成长沙-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建设,推动“储能+”项目发展,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加快乡村光伏建设,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深入推进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提升专项行动,优化滨水区天际线和标志性建筑群。深入推动城市道路功能照明精细管理。实施“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提质工程。建设街角花园,创建人民满意公园,深化烈士公园综合整治提质。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蔡锷中路两厢、四方坪片区湖药周边地块、火车北站二期、雨花区二十三冶地块、省水利水电机械化公司地块等棚户区,牛角塘村、西龙村等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湖橡、观沙岭、新湘雅健康城、华夏路、文昌阁、下碧湘街、火车站、黑石铺等重点单元城市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45个,危旧房屋240栋,棚户区1700户以上,启动城中村改造2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旧城改造类项目按属地原则纳入对应区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高标准建设重点片区。编制完善金阳新城规划,提质改造金城大道,全线贯通金阳大道,加快推动机场大道南延线、长浏快线建设。推动金洲新城建设,编制沩水中央客厅等控制性详规,启动长宁磁悬浮快线建设。高起点编制金霞新城规划,加快关公湖、白霞、苏托垸等特色功能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建设长沙(金霞)消费类电子产业集聚区。深耕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北片,积极推动大王山南片空间拓展落地,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高水平建设滨江金融、国际会展、高铁西城、南部融城、大泽湖、隆平片区、袁家岭文化区等重点片区。加快解放垸等区域融城步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双碳”试点示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加强小西门、赵洲港等排口雨污混合直排治理,力争空气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完成造林绿化17.43万亩。

(六)统筹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更深层次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城乡均衡发展,推动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和统筹。引领带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突破。加强长株潭规划衔接,编制绿心中央公园长沙起步区等规划。加快建设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推进长株潭融城快速干线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长沙奥体中心、花卉园艺博览园、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设。推动长株潭数据资源编目和挂接,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一网通办”。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对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推进长株潭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深度链接。办好第十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深入实施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长岳协作,强化与洞庭湖、湘南、湘西三大板块的联动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把耕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建高标准农田19.4万亩,保障粮食稳面、稳产、提质。执行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生猪产能,抓好蔬菜生产供应。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到310家、200家、300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品”,新增“两品一标”认证50个。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100亿元。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30%。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提速工程,加快椒花水库建设,启动大坝塘水库前期工作,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新建美丽宜居村庄800个。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对口支援协作。

(七)促进文化繁荣增强城市“软实力”。大力涵养城市文化底蕴,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品质,刷新城市文明高度,共建城市文化家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推进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贾谊故居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湘江、浏阳河百里画廊建设。实施红色景点保护工程。强化历史文脉保护,提质升级靖港镇、铜官古镇等湘江古镇群,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打造长株潭雨花非遗集市,助推铜官窑遗址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高标准建好100个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施新时代文艺发展工程,创造更多体现时代精神、湖湘文化、长沙特色的精品力作。高水准举办国际音乐艺术季、城市交响乐团长沙峰会、杜鹃花艺术节等艺术节会,持续推出“长沙之夜”等惠民演出。实施文化全民共享工程,持续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积极开展时代新人培育、雷锋精神传承、市容环境整治、诚信建设引领、乡风文明示范“五大行动”。在望城区、宁乡市国家级试点基础上,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大力建设书香之城、好人之城、文明之城,打造更具引领力、辐射力、影响力的文明典范城市。

(八)做好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十个重大民生项目”,办好省市民生实事,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持续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围绕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就业。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扩大技术技能人才规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及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标准,稳步提高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标准。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家,提质改造村级儿童之家35家,加快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争创全国首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公办幼儿园30所,扩充优质基础教育学位5万个以上,支持县域高中扩容提质。落实“双减”要求,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完成长沙幼儿师专新校区建设,力争长沙工业学院通过教育部高校设置评估,推动长沙学院更名,支持在长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扩大优质医疗供给。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健康长沙”建设PPP项目,高质量建设33个市级医院重点学(专)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体育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大力推进长沙国际体育中心建设,新建2个体育公园、新(改)建200个室外运动场及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举办好长沙马拉松、长沙网球公开赛、长沙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节。确保房地产健康发展。始终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确保稳供应、稳结构、稳房价。做好住宅用地集中供应,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切实维护安全稳定。慎终如始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力保障能源稳定安全供应。持续推进“平安长沙”建设,从严从实抓好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统筹抓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



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3月15日

附件1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属性

2021年计划

2021年完成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预期性

8%

7.5%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预期性

9%

8.2%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预期性

8.5%

7.2%

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预期性

6%

8.0%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预期性

9%

14.4%

六、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预期性

8%

8.0%

七、能耗“双控”、减排任务

约束性

完成省定目标

预计可达预期

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预期性

103左右

101.1

九、城镇调查失业率

约束性

与全省目标一致

5.1%以内

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预期性

8.5%

7.1%

十一、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预期性

15%以上

预计可达预期

十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2.9%以上

预计3.0%左右

十三、产业投资增速

预期性

12%左右

12.3%

十四、进出口总额增速

预期性

15%

18.2%

十五、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预期性

73%

74%

十六、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约束性

80%以上

83.3%

十七、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

约束性

100%

100%

十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约束性

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附件2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指标建议

主要指标

2022年计划

属性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7.5%以上

预期性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5%左右

预期性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8%以上

预期性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8%以上

预期性

五、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8%

预期性

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3.5%以上

预期性

七、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7.5%

预期性

八、进出口总额增速

15%

预期性

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速

13%以上

预期性

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性

十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5万人

预期性

十二、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约束性

十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

预期性

十四、粮食产量

43亿斤左右

约束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
关于长沙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9713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新闻稿
市发改委
2022-03-15